貴州赤水墻體廣告 “要不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好,我哪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過上如今的好日子。”筆者來到沿河自治縣 譙家鎮黑巖門易地扶貧搬遷安頓點王勇家時,他十分快樂。“我們原來住在半山腰,沒有一條好走的路,買東西全靠肩挑背馱。”往常,王勇全家搬進了正在提級改 造的G211公路旁的新家。搬遷后,他家養了40多只山羊。他笑著說:“今年算下來,我的收入要比打工強,住上了新房子,老人、孩子照顧也便當,生活比原 來好多了。”在沿河像王勇一樣過上幸福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今年該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方案投資9.8億元,搬遷安頓3890戶 17885人。
該縣依照“
大眾自愿、不負債、能就業”的準繩,依托產業園區、工業園區、旅游景區、小城鎮、重要交通樞紐等新建1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頓點,對寓居在 深山區、地質災禍區、石漠化區的
大眾施行易地扶貧搬遷。曾經完成場平的曉景鄉、譙家鎮、夾石鎮、土地坳鎮、中寨鎮、黃土鎮、新景鎮、客田鎮、塘壩鎮9個鄉 鎮方案在8月底前全面完工,11月底全面入住,續建的中寨鎮、泉壩鎮、后坪鄉3個
鄉鎮在10月底前全部搬遷入住。
譙家鎮大土村曾幸福是今年要搬遷到沿河縣城的貧窮戶,聽說安頓點位于景色美麗的沙坨庫區和沙洲城市農業公園,一家人特別開心,經常到安頓點四處轉悠。“我們能搬進縣城,還能將我們安頓在這里,生活環境好,交通便當,未來就業時機也多。”曾幸福開心腸說。
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與推進城鎮化、農業
現代化開展有機分離起來,積極探究“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區+產業股東”“易地扶貧搬遷+交通樞紐+
現代物 流”“易地扶貧搬遷+集鎮+商貿”“易地扶貧搬遷+旅游景區+效勞”等形式,推進
鄉村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徹底改善
鄉村人居環境,讓更多的貧窮
大眾 過上幸福文化的重生活。
在扶貧搬遷過程中,該縣還注重開展產業,引導搬遷
大眾應用資源優勢,開展多種產業,開拓致富路徑。多渠道籌措資金配套建立廣場、幼兒園、公開管網、綠化、亮化等工程,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可開展,能致富”,使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真正成為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