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臨滄
墻體廣告 “黨員西代勐(佤語,意為黨員非常好),是咱們的主心骨。”這是記者在滄源佤族自治縣聽到的很多佤族
大眾的話語。
“篤學之思”聚“行動之力”。本年以來,滄源縣在展開“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中,把“學”和“做”有機一致,將學習教學與提高思維本質、強化底層黨建、效勞
大眾、促精準脫貧等作業緊密結合,在全縣上下構成了股動
大眾趕超展開的新常態。
“‘兩學一做’要害在做,銘記黨員身份——亮身份、比風格、樹主旨認識;亮責任、比效勞、樹責任認識;亮許諾、比貢獻、樹榜樣認識。全部進程就好像‘治病’相同,嚴厲細心‘評脈’,誠篤尋覓‘病因’,認真對待‘病況’,精準開出‘藥方’,方能手到病除。”滄源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唐興平介紹說。
精準學習
進步底層黨建水平
“咱們村干部,等級不高、職位主要,
大眾看的不是權利,是責任。只需咱們不脫靶,
大眾就能如期脫貧;只需父老鄉親脫貧,我脫皮都沒聯絡。”這是滄源巖帥鎮賀科村鄉民委員會主任田紅江在筆記中寫下的一段話,寫出了一個村干部“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心聲。
為著力提高廣闊黨員干部的政治本質和黨性修養,滄源不斷創新學習教學方式,著眼于經過學習,使黨員干部不斷轉變思維和風格,樹立全局之觀。
該縣充分利用云嶺前鋒歸納效勞渠道,以“電腦+電視+
手機”(三屏合一)功用,經過天天發送短信、文件的方式,展開“每日送學”,向全縣廣闊黨員推送黨報黨刊新聞、黨章黨紀、系列說話、方針政策等學習內容,讓黨員隨時隨地學習了解、接受教學,推進廣闊黨員干部的政治本質和黨性修養不斷提高。
“曾經學習都是讀讀文件,自學也要處處找報紙、找刊物、找文件很費力,現在一翻開
手機、電腦林林總總的學習材料都有,學習更方便了,也記得住。曩昔是上級要肄業,現在是咱們都在學,更主要的是你不學,思維就要落后,就要被
大眾看不起。”田紅江說。
滄源在“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中,好像“治病”相同,嚴厲細心“評脈”,在推廣“電腦+電視+
手機”的基礎上,用好用活“遠程教學渠道”等等,一起,還活躍推廣專家講學、領導帶學、干部研學、媒介送學等新形式,經過量身制造教材,黨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學,補足了“精神之鈣”,強化了“崇奉之修”和“信念之魂”,構成上行下效,全體聯動,“兩學一做”學習教學蔚成風氣。
精準結對
建強底層組織網絡
底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黨員是肌體的“細胞”。“細胞”合格,“肌體”健強才干構成戰役堡壘,引領
大眾展開。
滄源在“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中,誠篤尋覓“病因”,認真對待“病況”,著力將加強底層黨組織建造作為要點,依照“基地+支部、黨員+農戶”、“支部+協會”的形式,不斷創新底層黨組織設置,打破原先按地域劃分樹立黨組織的常規,把黨支部建在工業協會上,非常好地引領
大眾抓工業展開。
大力施行村級黨組織“231”工程,即:“兩個陣地、三自己、一管理”形式。在全縣93個村(社區)完結活動場合全掩蓋的基礎上,建成鄉民小組活動場合518個,其間,黨員活動室398個,打歌場、籃球場(曬場)441塊。一起,推廣集“赤色驛站”(黨員活動室)、“赤色超市”為一體的活動場合管理運轉形式,充分表現黨員活動室的“赤色”引領功用,現在,全縣已建成“赤色驛站”182個,“赤色超市”19個。依照“一個白叟、一個新人、一個帶頭人”的請求,加快扶持培育一批
鄉村致富帶頭人,樹立
鄉村致富帶頭人展開投入保障機制,本年共展開新黨員265名,培育出180多名
鄉村黨員致富帶頭人。
環繞滄源國際旅行度假區建造,打造邊境一線、旅行環線黨建長廊,本年以來已投入建造資金60余萬元,在6個邊境鄉(鎮)22個邊境村(社區)黨組織施行“紅旗飄飄工程”,在
公司、礦山、養殖廠、加工廠、校園、衛生室、活動室等具有公共性質的場合以及
鄉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戶懸掛國旗,樹立國門形象。推廣黨員聯絡農戶“1+X”形式,樹立黨員掛鉤聯絡農戶制度,表現黨員幫扶、幫帶
大眾作用,完結黨員演示與
大眾致富聯建聯創。現在,全縣共有1560名黨員與2903戶
大眾結成對子。
在巖帥鎮巖帥村,
大眾通知記者:“現在,黨員胸前都有一面黨旗,咱們有啥艱難或需要協助都找他們。巖帥鎮的村村寨寨一年一個新變化,進村的道路曉暢了,
大眾蓋起了小高樓,要是沒有黨組織的引領,沒有黨員帶著干,怎么能完結這么快的展開。”
巖帥村支書趙明光說:“‘沒有落后的
大眾,只要落后的黨組織’,本年以來,對于全村存在的疑問,咱們在學習教學中不斷改進作業,探索和討論推進支部建造的有效辦法,樹立健全黨員聯絡
大眾制度,依照‘基地+支部、黨員+農戶、支部+協會’的形式,活躍帶領
大眾展開工業,千方百計展開壯大村團體經濟。現在,村團體的收入達到了16.8萬元,有錢就事,咱們帶領
大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精準施策
暢通脫貧攻堅途徑
精準評脈開出“藥方”,方能手到病除。“我要根據本身才干和專長,活躍效勞
大眾、帶領
大眾脫貧致富……有許諾,要害在做,作用看
大眾滿意不滿意。”這是滄源廣闊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中遍及的許諾。
滄源堅持把“兩學一做”與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作業相結合,先后出臺了《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整體施行計劃》、《脫貧攻堅及
鄉村危舊房改造掛鄉(鎮)、包村、幫戶計劃》、《選派“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作業隊》等一系列文件,從省、市、縣、鄉508名駐村扶貧作業隊員中抽調作業人員,組建了93支“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作業隊,實行兩層責任,既要抓好脫貧攻堅作業,又要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學。
班洪鄉公坎村鄉民趙艾全通知記者:“現在,到村上作業的外來干部越來越多。本年以來,市、縣、鄉的作業隊都來駐村,他們來向咱們宣揚黨的政策,協助咱們爭奪展開項目,下到田間地頭輔導咱們抓工業,要不是有作業隊,不知咱們村15公里的進村硬板路何時才干修好。”
據了解,公坎村是一個典型的邊境貧困村,全村國境線長5公里,下轄9個自然村11個鄉民小組,共有農戶412戶1476人,耕地面積5929畝,人均4畝多。即使有這么的優勢,但由于受交通要素制約,長時間以來全村的工業展開比較緩慢。作業隊進駐公坎村后,活躍破解全村展開難題,輔導村“兩委”研討擬定展開方針,精準幫扶,從修路做起,不讓脫貧“卡”在路上。現在,全村已完結15公里的進村硬板路主體硬
化工程。趙艾全笑著說:“現在,路修好了,接下來,即是要展開好自家的工業,讓一家人富起來。”
“火車跑得快,全賴車頭帶。”公坎村黨總支書記楊光明說:“公坎村的展開方針已經斷定,能否完結方針,要害是做好
大眾的思維發動作業,依托的是咱們這些黨員和各級駐村扶貧作業隊的輔導和協助。咱們要堅持扶貧開發與底層黨建‘雙推進’,捉住‘兩學一做’學習教學的機會,在增強全村黨員整體本質的基礎上,表現黨員前鋒榜樣作用,帶領
大眾真抓實干。”
統計數據顯現,堅持把“兩學一做”學習教學與脫貧攻堅作業相結合,現在滄源已發動施行易地扶貧搬家安頓點建造110個(其間會集安頓點50個);全縣2016年農危改使命已發動7320戶(易地扶貧搬家3154戶),發動率144.09%;
鄉村靈通、曉暢工程建造力度不斷加大,完結了10條建制村公路建造,總路程達111.6公里。
“展開‘兩學一做’學習教學,是黨中央持續深化黨內教學、深化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次主要實習,也是本年黨建作業的主要使命。在展開學習教學的實習中,咱們堅持帶著疑問學,對于疑問改,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全縣廣闊黨員的思維風格不斷轉變,作業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唐興平表明,要鍥而不舍地展開好“兩學一做”學習教學,不斷總結學習教學的好經歷、好辦法,構成轉變思維、推進展開的新辦法,且要長時間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