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墻體廣告 “那時候說全村的鄉民一同出資掙錢,集資了360多萬元,可這都七八年了,項目開展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今我也不盼望掙錢,就想能把本錢要回來就行。”8月21日,
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溪白村鄉民向東南網反映,稱村里注冊了一家
公司,全村數千人出資入股,結果項目卻成了“爛尾樓”。
莆田荔城區西天尾鎮政府溪白村包片干部表明,“作為政府部門,最多也就只能從中幫助和諧。”
該鄉民稱,2008年前后,該村村干部牽頭注冊了一家
公司。“其時說是村里地段好,在搞開發,鄉民們能夠一同掙錢,還能夠借機開展一下村里的工業,我們就一同集資了360多萬元。”鄉民稱,其時全村以人頭為基數,以戶為單位,大約有70%的鄉民、數千人出資入股
公司。
鄉民所說的“工業”到底是何工業?8月22日,東南網記者來到西天尾鎮溪白村一探終究。在坐落溪白二期安頓小區內的村兩委工作樓前,記者看到一棟一層樓的鋼筋水泥結構房。從外觀看,這棟高樓頗似曠費良久的“爛尾樓”。
現場一位女人鄉民通知東南網記者,眼前的這棟樓就是那年鄉民團體出資,要開發建造的項目。房子東西兩邊對稱,兩邊各有五坎店面。“說是原先是要建六層,讓鄉民賺房價,但剛建了一層,由于沒有手續就不讓建了。”該鄉民稱,她家一共8口人,按每人2000元的規范,那年一家人一共出資入股了1.6萬元。
西天尾鎮溪白村支部書記方金豹向東南網記者介紹,其時出于帶動鄉民發家致富的志愿,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頭注冊了一家
公司,方案利用村里的一塊邊角地,建造一棟房子,并讓鄉民一同集資入股,對發生的收益進行分紅。“這棟房子也的確沒手續,并且房子旁邊還有一個安頓項目其時還沒開端做,所以便暫停了。”方金豹說。
“其時約定每個人入股金額不得超越2000元,有的就出幾百元,有的出兩千元,一共集資到了380多萬元。”方金豹稱,除掉項目已花費的,目前剩下的金錢均在銀行賬戶里。
西天尾鎮政府溪白村的包片干部鄭先生表明,這個
公司其時是以鄉民集資名義注冊工作的,實際跟村兩委及政府部門不要緊。“假如其時入股的鄉民對
公司的工作有疑義或許有請求,應該向
公司的董事會反映,由股東們一同討論決定怎樣處理。作為政府部門,最多也就只能從中幫助和諧。”鄭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