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墻體廣告 監利縣新溝鎮,兩次著名的新溝嘴大捷的發生地,
荊州市“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第一站就來到這兒,重溫革新歷史,感觸精準扶貧為革新老區帶來的新變化。
遠眺新溝嘴大捷紀念碑,無窮的赤色碑體組成“八一”圖畫,又標志著兩次新溝嘴大捷扛起的雙面紅旗。在
監利縣新溝鎮,老
大眾們都親熱地稱紀念碑為“兩把菜刀”。
1932年6月,川軍范紹增部侵犯新溝嘴,賀龍命段德昌率紅九師馳援。經5小時激戰,全殲范軍3000余人,繳槍2000多支,取得了新溝嘴大捷。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漢軍區三分區以圍點打援的戰術,打敗國民黨縣保安團和張家新部,再次創造新溝嘴大捷。
新溝嘴,這塊赤色的土地,不知被多少鮮血浸染,不知有多少忠骨長埋。如今,這兒
大眾休養生息,社會和諧安穩,尤其是精準扶貧作業展開以來,新溝鎮聚集貧窮戶,創新扶貧形式,通過工業幫扶,讓基礎薄弱的貧窮戶也有決心脫貧致富。
圖為榮延垓
64歲的榮延垓是新溝鎮秦陽村鄉民,12年前兒子因車禍去世,老兩口帶著讀初中的孫子,只能靠耕田糊口,日子好不容易。本年,縣扶貧作業隊和鎮政府為榮師傅等四戶貧窮戶引入林下養雞項目,讓他們看到了脫貧的期望。
圖為秦陽村一角
“我年歲大了,出去打工沒人要,想靠自個完結脫貧底子不可能”,榮師傅通知記者。本年,在各級政府和扶貧作業隊的支持下,他開始進行林下養雞,第一批引入2000只雞苗。
由于養的是土雞,生長對比緩慢,通過5個多月的喂食,如今總算到了收獲的時節。榮師傅說,他現已賣了300只,贏利還可以,均勻每只能賺8-10塊,而且天天還能收30-40個雞蛋,比耕田效益高多了,關于脫貧,他充滿了期望。
圖為秦陽村黨支部書記歐陽敏正與榮延垓攀談
秦陽村坐落新溝鎮最東邊、三鎮交界處,到2014年末有貧窮戶55戶、150多人。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到2016年,有24戶成功脫貧,現有貧窮戶31戶。
為了讓秦陽村在2016年完結悉數脫貧的方針,各級政府與駐村扶貧作業隊想了不少方法,現在村里主要開展林下養雞和蝦稻共生兩個項目,股動貧窮 戶脫貧。其間,林下養雞項目占地100畝,由縣民政局、鎮里投入50多萬元,完結場地和基礎設施建造,幫貧窮戶建立雞棚,購進雞苗和飼料。
圖為秦陽村新貌
秦陽村黨支部書記歐陽敏說,本年是第一年展開林下養雞,現在來看作用還不錯,出售也沒問題,下一步會股動更多貧窮戶參加進來,建立養雞專業合作社。除了喂土雞,還要開展肉雞,因為肉雞生長周期短,收益快一些,這么老
大眾的決心也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