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墻體廣告 今年是《工傷保險條例》頒布十二周年,自《條例》頒布以來,《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和《
荊州市工傷保險實施細則》也相繼實施,我市工傷保險制 度體系日益完善。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32萬人。而建筑行業由于其行業特殊性,一直以來是我市工傷保險重點工作之一。昨日, 記者采訪
荊州市
醫療保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了解我市建筑行業工傷保險有哪些不同政策。
針對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參保方式
荊州市
醫療保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結合我市建筑業用工實際和農民工用工特點,市人社局聯合住建、安監等部門,已經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對建筑行業參保方式區別處理。
由于建筑業用工流動性強,在參保時,建筑施工企業相對固定的職工,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以工資總額為基數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建筑項目使用 的建筑業職工,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實行項目所在地屬地參保,以項目工程總造價的一定比例計算本項目工傷保險費,覆蓋項目使用的所有建筑業職工,包括 專業承包單位、勞務分包單位的建筑業職工。
此外,按照參保情況,保險期限分別為: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以參保足額繳費年度為保險期限;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的,以工程項目施工期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合同期限)為保險期限。
工傷保險參保作為項目開工的前置條件
為了保障建筑業農民工群體的工傷權益,我市還將辦理工傷保險作為項目開工的前置條件。
“我們要求各地住建、交通、水利部門實行施工許可制度中,督促建設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手續時,同時提交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證明,作為保證工程 安全施工的具體措施之一和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必備條件之一;對未提交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證明的項目,視同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實,一律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 該負責人表示。
對于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建設項目,職工發生工傷事故,依法由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施工總承包單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或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分包單位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該組織或個人招用的勞動者發生工傷的,發包單位與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認定為工傷的依法享受各項待遇
在參保待遇方面,該負責人介紹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遵循屬地管理原則,職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后,由其勞動關系所在的建筑施工企業在 48小時內向建設工程項目所屬地社保經辦機構申報,并在30日內向所屬地人社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建筑施工企業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職工本人或 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在1年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經認定為工傷的,社保經辦機構和用人單位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規定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各項工傷保險待遇。其中,工 傷保險待遇自工程開工并足額繳費之日起享受;參保項目施工期間發生工傷、項目竣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或勞動能力鑒定的,由其所在用人單位繼續保證
醫療救治和 停工期間的法定待遇,待完成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后依法享受各項工傷保險待遇;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的,相關工傷保險待遇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 資為計發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