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墻體廣告 南北交織,縱橫捭闔。翻開
荊州城區道路規劃圖,帶狀的城市格局中,交通網絡密集、通達,其中一條唯一承擔貫通東西功能的道路格外引人注目,也成為其區別于其他道路的顯著標志。
這就是城北快速路(迎賓大道——擬遷建機場),從初步設計到成功批復,一路走來,智慧與汗水深度凝聚。
2013年,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規劃,提出要修建城北快速路。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作為第一“接棒手”,迅速成立工作專班,緊鑼密鼓展開研究:不分 節假日,到現場踏勘,收集基礎資料;帶著問題,赴
廣東考察學習“珠三角”城市快速路建設先進經驗;自加壓力,無數個深夜一遍遍修正細節……
在歷經多次修改與反復論證后,2015年4月3日,城北快速路(迎賓大道——擬遷建機場)終于成功獲批。
這不僅是一條路,它的到來,對于
荊州城區道路發展史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
荊州百姓交通生活而言,將掀開嶄新一頁。
背景:帶狀城市呼喚東西貫通
修建城北快速路,對于百姓來說,是一本樸實的明白賬。
跑出租多年的呂永文,是
荊州市銀利達出租車
公司員工,當聽說我市要從迎賓大道至擬遷建機場修快速路時,他表現得異常興奮。
“哪個的士司機不喜歡跑好路?!”他邊笑邊根據記者提供的兩個距離數據粗略算了一筆賬,從現在的卓爾城到開發區的東方大道要通過
荊州大道、荊沙 大道抵達,距離約有22公里,以的士司機每天時速35公里計算,需要38分鐘,再加上等紅綠燈等時間,至少需40分鐘。而城北快速路修好后,兩處之間的距 離只有21公里,且不設紅綠燈,以每小時70公里計算,只需18分鐘,路上行車時間一下縮短了20多分鐘。
修建城北快速路,對于城市發展一次高起點規劃。
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秦振芝說,
荊州為沿江帶狀城市,中心城區城鄉統籌建設用地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東西向長度約40公里,現狀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秦振芝展開
荊州城區道路規劃圖,邊說邊指給記者看。他說,
荊州市對外交通格局現狀包括二廣高速公路和滬蓉高速公路組成的高速公路系統,滬蓉高速鐵路和
荊州火車站組成的鐵路系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荊州對外交通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高速公路系統即將建設二廣高速公路新線和沙公高速公路,鐵路系統即將建設蒙華鐵路和
荊州東站,中心城區部分
汽車站規劃搬遷至城市外圍,城區范圍內將建設4個碼頭港區,擬遷建一個機場。
再加上中心城區規劃建設華中農高區、李埠臨港工業園片區、郢城片區、海子湖旅游示范區、關沮鑼場觀音垱組團、開發區組團、托管區組團等城市新區,城北快速路的建設十分必要、及時。
“城北快速路規劃起點為迎賓大道,終點為擬遷建機場,選線由新
湖北路、卓爾大道、楚源大道、翠環大道和開放大道5個路段組成,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的。”秦振芝將目光從規劃圖上收回,語重心長地說,著眼城市未來,城北快速路是快速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穿
荊州城區東西向的快速通道,因此有機串聯 城市不同組團,有效連接城區至擬遷建機場、
荊州火車站等重要交通設施是考慮的必要因素。
“建成后,它不僅可以縮短遠距離出行時間,使得城區、城市新區、城市對外重大交通設施之間的聯系更加快捷。”市規劃局副局長李未說,與此同時, 也使得遠近距離交通出行分離、過境交通出行與內部交通出行分離,減少相互干擾,從而有效減緩道路擁堵、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提高城市道路資源的有效利用 效率及
荊州市道路網的整體服務水平。
功能:中途與39條道路縱向交織
城北快速路交通容量大、行車速度快,但這只是其功能之一。與周邊密集的交通網絡相交相融,服務于市域范圍長距離及對外交通,是其被賦予的又一強大使命。
李未說,從迎賓大道至擬遷建機場,城北快速路中途約與39條道路縱向交織,城區各個組團被有機串聯。其中迎賓大道至西環路段、海子湖大道至擬遷建機場路段為地面快速路,全長30公里。西環路至海子湖大道路段為高架形式快速路,全長7.5公里。
每段路分別與哪些道路相交?又輻射哪些商業地帶及標志性地段?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杜工為記者作了詳細講解。
新
湖北路(迎賓大道至引江濟漢渠)、卓爾大道(引江濟漢渠至西環路段)設計為地面形式,快速路紅線范圍為雙向6條或8條快速車道,沿線與12條 主要道路相交。該段地面道路建設以途經或以相交線路為媒,將輻射華中農高區、李埠臨港工業園片區、郢城鎮、中心城區以西等組團。
沿途相交線路包括:與二廣高速新線相交為快速路下穿二廣高速新線;與迎賓大道、太湖大道、臨河大道、濱河大道、新港大道和西環路相交為快速路上 跨相交的地面道路;與九陽大道相交為九陽大道下穿地面快速路;與高科路、濱水東路、流通路和一規劃通道相交,相交道路與快速路輔道平面相交。
卓爾大道(西環路至
荊州大道段)、楚源大道(
荊州大道至海子湖大道)為高架形式,輔道為地面道路。沿線與西環路、
荊州大道、楚都大道、海子湖大 道等9條主要道路相交。在這里,楚都大道、海子湖大道將海子湖新區、荊北新區、中心城區等多個組團有機銜接,
荊州中學新址、綠地集團、紅星廣場等在該線附 近密集分布。
翠環大道(海子湖大道至東環路)、開放大道(東環路至東方大道段)為地面形式,快速路紅線范圍為雙向6條或8條快速車道,沿線與13條主要道路相交。
該段地面道路建設主要以途經形式輻射沙北新區、中心城區及關沮、鑼場、觀音垱組團,市體育中心、沙市中學新址、南國城市廣場、
義烏小商品城等在周邊密集分布。
沿途相交線路包括:與荊襄高速公路、東方大道相交為地面快速路下穿相交的高架道路;與海子湖大道、紅門路、三灣路相交為快速路上跨相交的地面道 路;與園林路、經七路、豉湖路、王家港路相交為相交道路下穿地面快速路;與塔橋路、東岳路、江漢路、紅星路相交,相交道路與快速路平面相交。
開放大道(東方大道至機場路段),沿線與5條主要道路、一條鐵路相交,輻射開發區組團、托管區組團。其中,與東方大道、蒙華鐵路、沙公高速公路 相交為快速路下穿相交的高架道路,與
上海大道相交為快速路上跨相交的地面道路,與
深圳大道、岑觀公路相交為相交道路下穿地面快速路。
細節:公交采用港灣式停靠站
公交車能不能上快速路?答案是肯定的。
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市政室主任高玲介紹,城北快速路設計車速主線為80千米/時,輔道為40千米/時;道路紅線寬度為80米(高架橋路段為60米),公交車將來就在輔道上行駛。
“城北快速路公共交通將采用常規公交路線,公交停靠站位于兩側規劃的輔路靠近人行道一側,采用港灣式停靠站。”高玲說,與此同時,還將結合公交停靠站、
汽車站等交通設施,大型商業區,道路交叉口等設置不同的行人過街設施。
“快速路不同于高速公路。”高玲對于一些認知誤區也作了解釋。她說,高速公路只供
汽車通行;設有中央分隔帶,將對向交通完全隔離;沒有平面交叉口;全線封閉,控制出入,只準
汽車在規定的一些交叉口進出公路。
而城市快速路是為城市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服務的,它不能像高速公路那樣進行簡單的全線封閉,而是通過快車道、輔道、立交、出入口、公交車站、人行道等一系列的要素共同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
此外,城北快速路規劃與主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均采用立交形式,與低等級道路相交的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低等級道路右進右出接快速路輔道,通過輔道再進出快車道),全線均無紅綠燈設置。 對于先前有關媒體報道的“一環一橫兩縱”快速路網格局,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秦振芝予以了更正。他說,這種說法是指二廣高速新線、滬蓉高速、沙公 高速、江北高速公路延伸線組成外環快速通道,城北快速路為東西向快速通道,荊襄高速公路和東方大道為兩條南北向快速通道。但這一說法將高速與快速路混為一 談,讓人不好理解。
“其實,以城北快速路為開端,
荊州未來將規劃形成‘兩橫三縱’的快速路網體系。”秦振芝說。
所謂的“橫一”是指城北快速路,將連接新機場、滬蓉高速鐵路
荊州站、蒙華鐵路
荊州東站、串聯華中農高區、臨港工業新城、中心區、關沮——鑼場、 開發區等城市組團:“橫二”是指沿江大道,將連接李埠、鹽卡、觀音寺等沿江港區和碼頭,串聯李埠、臨港工業新城、中心區、開發區等組團:“縱一”是指新港 大道,將連接李埠港區(新建,其余為新建加改建):“縱二”是指南北快速路,二廣高速改線后,利用城區現狀高架路作為南北快速路主線,太岳路作為地面輔 線,形成未來中心城區連接海子湖——中心城區——未來江南新區的快速交通發展軸:“縱三”是指東方大道,將連接鹽卡港區、開發區、鑼場——觀音垱組團。
談及
荊州首條快速路,秦振芝說,它將是繼北京路、
江津路、荊沙大道之后城區的第4條東西向主要通道,且是唯一貫通東西的快速路,對于
荊州而言意義重大。
對于這一工程項目,市民津津樂道。“看著
荊州發展越來越好,我打心眼里高興。”家住沙市區的陳慧英老人樂呵呵地說,“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
荊州修建快速路,到時候一定讓孩子們帶我去兜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