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我們將用綠色品牌換‘金字招牌’,尋求綠色興起。”日前,
云南省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對記者表明。自2013年6月獲批建造國家綠色經濟實驗示范區以來,普洱的綠色開展之路越走越寬。
“普洱工業差對開展有機農業來說反而成了優勢。”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
公司董事長董祖祥告訴記者,有機農業對環境請求高,而未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連綿不斷的潔凈水源,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普洱并不稀有,變成開展有機農業的根底條件。
一般茶葉每公斤10元左右時,可有機茶園的茶葉收購價卻要貴一倍以上。分析因素,董祖祥稱:“關鍵是我們有機茶栽培的高生態規范。”
為了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普洱市內遍及大大小小的自然保護區。70%的森林覆蓋率背面,意味著普洱大多數區域的國土開發將遭到嚴厲約束。
綠色開展之路怎么走?普洱市經過形式立異,引進大
公司積極探究林下經濟開展之路。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江城縣,在探究一條“山上種樹—樹下養畜禽—畜禽糞肥地—林地植樹”的循環經濟開展形式,讓山林變成農人的“搖錢樹”,林地變成農人的“聚寶盆”。例如,普洱市思茅區的斛哥莊園,就徹底融進了山頂雨林,這兒的仿野生石斛附著在樹上成長,且不破壞植被。“仿野生石斛盡管畝產才30—50公斤,不到大棚栽培的1/4;但
報價是大棚栽培的近10倍。”
云南斛哥莊園有限
公司總經理范有弟說。
綠色開展,不僅是對出產的請求,也意味著理念的改變。在
云南康和木塑科技有限
公司,茶樹枝條、咖啡果殼,乃至塑料廢物,都變成出產質料,廢物得以變廢為寶。“這些成品比較防腐木節省木材,比較塑料更耐氧化,運用年限到了還可以回收從頭限制。”康和木塑科技有限
公司總經理楊國印說。
其實,這即是普洱市開展循環經濟的縮影。近幾年來,普洱全市篩選110萬噸落后產能,林產“三剩物”的綜合利用功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