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墻體廣告公司 “雙11”臨近,不少“剁手黨”早已將心儀的商品收藏或加入購物車,就等11日凌晨動手開搶。
自淘寶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節”促銷名義首創至今,“雙11”已經從一
家電商別具創意的銷售噱頭,演變為全球制造商和電商深度參與的中國消費者狂歡日。
8年間,從“買全國”到“買全球”、從買
價格到買質量、從“下周見”到“當日達”,“雙11”經歷的種種變化,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乃至中國經濟的喜悅與困擾。
變化一:從“買全國”到“買全球”,單日消費從5200萬元上升至超千億元
據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2009年“雙11”阿里旗下電商平臺單日交易額僅為5200萬元,隨后幾年,交易額以幾何級數增長,2015年達到912.17億元。有機構預測,今年“雙11”交易規模將邁入千億元級。
消費規模激增的背后是參與平臺、品牌的增多。除了京東、蘇寧易購等知名電商紛紛參與競爭,網絡平臺上的商戶數量也迅猛增長。以阿里旗下平臺為例,從2009年到2014年,參加“雙11”活動的品牌從27個增至4.2萬個。
與此同時,消費者從“買全國”延展為“買全球”。
安徽省
合肥市市民曹元說,8年前,他還是校園里的一個“光棍”,只會在淘寶上買書,這幾天,這個新晉“奶爸”正坐在家中準備“海淘”入手新西蘭產的奶粉?!白悴怀鰬簦胭I哪個國家的商品都可以?!?br /> ?。玻埃保的辍半p11”,超過3000萬消費者在天貓購買了國際品牌的商品,產生交易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32個。今年,天貓“海外直營店”從10月21日便開始啟動了預售活動。泰國清邁oh my grocery伴手禮店店主王老板正嘗試在微信店鋪上,策劃打折促銷的雙十一活動,對中國市場進行直郵銷售。“‘雙11’期間,海淘人數會大幅上升,海外市場也有‘雙11’狂歡的機會”。王老板說。
變化二:從買
價格到買質量,消費者品牌意識漸強
“頭兩年,‘雙11’概念還不出名。促銷都是打著‘光棍節’名號,如5折促銷活動、滿額減等,大幅折扣已經非常吸引人。2010年,我還在上大學,原本就是好奇看看,結果沒控制住,花了近千元。”有著十年網購經驗的北京市市民趙菁回憶。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雙11”本身就是
廣告招牌,成為每年電商最重要的購物節。促銷從11月初就開始狂轟濫炸并不斷升級,預付抵扣、各種秒殺、裂變紅包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與最開始的“買便宜”心態相比,近年來消費者網購時越來越重視產品質量。“以前網購,直接按照
價格從低到高排列,一個月頂多花百余元。今年僅‘雙11’網購裝修用的
建材、家具就預算3萬多元。”趙菁說。
在今年的京東“超級秒殺日”,智能眼鏡銷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8倍,智能家居達到去年同期的9倍?!埃福?、90后人群關注點向安全性、品質性和豐富性傾斜,對
價格的關注度正在減弱。”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分析說。
不過,網購商品的質量與公眾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仍不匹配。12358
價格監管平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網絡購物舉報量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1200%。假貨、三無產品、詐騙等,成為電商市場頑疾。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楊建華認為,作為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電子商務,不僅擴大了消費總需求,也應進一步發揮平臺大數據優勢,幫助產業鏈上下游實時掌握消費需求,倒逼供給側的改革創新。
變化三:從“下周見”到“當日達”,挑戰超10億包裹順利“到家”
回憶起8年來的網購之變,
合肥市民張瑤點開自己在淘寶網上的40頁購物記錄說:“2009年買過一雙運動鞋,
江蘇賣家發貨后6天我才收到。今年8月,我買了一件
江蘇發往
安徽的T恤,28號下單29號便收到了。”收貨時間不斷縮短,京東等電商平臺甚至邁入當日下單當日送達的“快時代”。
除了速度快,物流業的配送范圍也逐步從城市擴大到
農村。在北京做餐飲生意近十年的沈藝,是
安徽省
宿州市沈圩村的村民,這個偏遠小村距離市區10余公里。早年間,她網購給父母的衣服零食,只能郵寄到鎮上的妹妹家轉送。如今,沈圩村也有了物流點,沈藝父母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樣便捷收貨。
事實上,物流行業的整體運送效率正在穩步提升,但每年“雙11”短時激增的包裹數量,仍然是電商售后服務的“一道坎”。“爆倉”“丟包”“摔件”等成為“雙11”的高頻詞。數據顯示,2010年“雙11”產生的包裹數量僅為1000萬件。2013年開始,這一數量進入以億計量階段。據菜鳥網絡聯合各大快遞
公司預測,今年“雙11”或將給快遞業帶來超10億個包裹。
為應對包裹的大流量,很多快遞
公司的地方承包商會臨時招兵買馬。但
合肥一竇姓快遞員透露,臨時招攬的人員往往沒有培訓就上崗。
“這種高流動性一定程度上會給快遞行業帶來安全隱患?!敝袊爝f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認為。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王文彬分析說:“怎樣使每一個包裹完成‘最后一公里’,完好無損地到達用戶手中,仍然需要努力探索?!?br /> 變化四:從手忙腳亂到一點就完成,“指尖支付”便捷與風險共存
北京市國企職工尹宇對2009年的“雙11”記憶猶新。大冷天的晚上,他早早坐在電腦前,將一雙打折的皮鞋放入購物車。然而,等到可以支付時,他卻手忙腳亂起來,“密碼錯了想了半天,后來網銀U盾又找不到了”,當他滿頭大汗找一圈回來點擊付款時,系統顯示皮鞋已售罄。
?。改旰?,尹宇已經成為一名搶單高手。臨近“雙11”,每天晚上下班后,他便窩沙發上,輕點
手機就完成好幾單的預定支付,“
手機上綁定了三張銀行卡、一張信用卡,余額寶里也有錢,實在沒轍了還可以使用apple?。穑幔亍?。
阿里方面的數據顯示,2015年“雙11”全天無線成交占比68.67%,這一數據在2012年僅為5%。各電商平臺紛紛布局專屬支付方式,如京東錢包、易付寶等,甚至有的支付方式已經具備“全球收全球付”能力。另外,分期支付、信用支付等超前消費也逐漸流行。
不過,
移動支付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也伴隨著許多風險。數據顯示,2015年有近200家網上商城或支付平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導致數據庫信息被竊取。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研究員陳莉分析說,隨著我國向內需消費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
移動支付不斷滲入生活消費中。支付平臺應做好風險防控,避免技術缺失帶來的資金安全風險。用戶也需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輕信不明網站、短信以及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