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石墻體廣告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強調,“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要牽住改革‘牛鼻子’”,“要堅持問題導向,哪里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哪個疙瘩最難解,就重點抓哪項改革?!?br /> 就
黃石而言,我市產業結構“黑重粗”,經濟“怕冷不怕熱”; 產能過剩,中低端產品過剩;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業利潤率下降;消費上升而投資下降……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迫切。以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動力,我市橫下一條心、憋足一口氣,以“破釜沉舟”、“自斷后路”的決心,堅決打贏供給側改革這場硬仗。
工業是
黃石的基礎,也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更是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一直以來,
黃石是傳統產業大市,原材料工業多,有色金屬、黑色金屬、
建材、能源四大行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重。
更為突出的是,當前環境約束越來越凸顯,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加快發展再也不能走依靠能源消耗實現擴張的老路。從這種意義上說,
黃石生態環境治理的任務十分繁重。大幅度節能減排、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已成為
黃石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趕超發展中繞不開的話題。
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從生產、供給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
今年3月15日,在
黃石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擴大)會議上,市委書記周先旺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為
黃石進一步正確把握宏觀經濟政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根本遵循。按照中央及省委的統一部署,要在豐富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探索出一條“
黃石思路”。
從過剩的桎梏中走出來,重獲供給側優勢,首先是去除多余產能和無效產能,實現產業“瘦身提質”。在我市,“十二五”期間,千余家“五小”企業徹底關閉,淘汰落后產能196.7萬噸。由此,減少工業產值200億元,增速下降3.7個百分點,但此舉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今年又提出在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96萬噸、化解過剩產能73萬噸,2016年底前實現全域無生產煤礦……目前,
湖北新鑫鋼鐵集團有限
公司、
黃石市中宏鋼鐵有限
公司、陽新華寶鋼鐵有限
公司先后停產關爐,全市16處煤礦全部關閉退出,3年去產能的計劃任務,
黃石只用一年時間就提前完成。
舊產能的淘汰和“出清”只是第一步,還要在技改上做文章。在新興管業,2400萬元技改資金的投入,讓老舊的半自動設備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在球墨鑄鐵管的生產線上,一個按鈕就替代了原來30多個人工動作,工作效率提高兩倍的同時,產品性能也有了質的飛躍。在水泥、鋼鐵等行業進入“冰凍期”的大背景下,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騰籠換鳥”,現在華新水泥通過污泥水泥窯協同處置改造,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點;新冶鋼實施產品信息技術革新,成功應用于“神舟”飛船和“嫦娥”工程。如今,服裝、模具、
化工醫藥、銅冶煉及深加工產業、飲料食品、高端裝備制造、
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已成長為省級重點產業集群。
為拉動內需,有效地為
房地產“去庫存”,我市出臺貨幣化補償的棚改新政。今年以來,
黃石城區銷售的9000余套商品房中,有近4000套被棚改戶買走,市區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基本上售罄,此舉既穩定了經濟,又增加了投資。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边@是
黃石各級政府對創業創新者的服務承諾。企業登記“三證合一”、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擔保貸款支持……簡化了審批手續、降低的創業門檻、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出政策、搭平臺、集要素、送服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我市不斷加大制度供給力度,主動簡政放權、強化服務,在“放管服”改革中, 制度供給的紅利日漸顯現。
10月,我市出臺《
黃石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該方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打造
黃石經濟、城市、民生“三個升級版”,以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形成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市委書記周先旺表示, “十三五”時期,我市將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樹立雄心,堅持產業為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持續深入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抓創新、抓技改、抓投資、抓服務、抓環保、促轉型“五抓一促”行動,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通過改革,勢必做優我市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