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旬,記者來到
湖南中邑文明工業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中邑),探訪該
公司的文明
郴州扶貧電商渠道的運營方法。該
公司副董事長李曉丹介紹,
公司成立于2015年,總部坐落
長沙,于本年3月入駐
郴州經開區電商基地,在
郴州設立了分部——文明
郴州精準扶貧電商渠道。該渠道通過“扶持立異創業,助力工業升級,結合當地資本,一致文明品牌,提高經濟效益,股動地域開展,創造產供銷相結合的農業工業鏈”的方法開展精準扶貧,以“精準扶貧+互聯網”的分享經濟模式助力
郴州本鄉經濟的開展,扶持
郴州貧困地區農業工業,協助
鄉村村民和結業大學生成功創業,致力于變成互聯網2.0年代推進立異創業的最具潛力的電商渠道。
“咱們與taobao等電商渠道不一樣的是,咱們簽約的出售商品基本上都是農商品,并且是政府作為精準扶貧的工業項目,一切人都可以到渠道上來免費開店,沒有門檻,不收任何費用,產質量量由政府有關部門把關。”李曉丹對記者說,“taobao不確保銷量,但咱們會確保最低銷量,假如沒有達到最低銷量,由
公司補齊貨款。一起,咱們還免費擔任包裝規劃、宣揚推行。”
該電商渠道還請求分銷商在
郴州工商局注冊
公司,一切網上的分紅和收益有必要通過公對公的銀行賬戶進行匯款,合理合法地交納每一筆稅收。目前,該電商渠道每個月交納稅收10多萬元,成功協助50余名創業者進入該渠道創業。
文明包裝提高農商品價值
李曉丹介紹,從本年6月份以來,該
公司正聯合
郴州多家茶葉出產合作社,對茶葉工業開展精準扶貧,如汝城鼎湘
公司的南嶺青茶葉,通過中邑從頭包裝,于10月初上線,一個多月來已經出售10萬盒茶葉,出售額1000萬元。蘇仙區的高山菊也正準備進入中邑渠道,擴展菊花的銷量。
宜章莽山瑤族鄉是市委統戰部精準扶貧的幫扶點,那里是產茶之鄉,但是沒有安穩的出售渠道,茶葉滯銷,加上茶葉加工技術落后,茶葉文明和質量得不到提高。為了協助莽山茶葉出售,中邑出資20萬元對莽山云霧綠茶進行文明規劃包裝,拍照宣揚片,請專業團隊對茶葉品牌進行刻畫,請茶葉技術專家對茶葉制造技術進行提高,并且簽訂了工業幫扶包銷合同5000公斤。合同規定,假如銷不出去則由中邑出錢扶貧。
被袁隆平院士稱為“高寒第一紅”的桂東富硒紅米,產于桂東海撥800米以上的大塘鎮,屬高寒山區傳統特色商品,采納以秸桿墊圈還田、山泉水灌溉的有機培養方法出產而得,綠色環保、營養價值高。本年5月,桂東縣隆平高科種糧專業合作社出產的富硒紅米在
郴州扶貧電商渠道上線后,通過從頭包裝規劃,銷量大增。2015年,該合作社的富硒紅米全年出售額總計460萬元。到了扶貧電商渠道后,月出售單量達到了5萬盒以上,每盒3斤,到10月底,出售了近21萬盒,出售額總計達4000萬元,是上一年出售額的10倍之多。因為出售額大增,使得該合作社從48戶政府精準扶貧的困難戶、低保戶擴展到168戶,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以上。紅米栽培基地從原來的5000畝擴增到1萬畝,取得政府同意建造用地28畝,出資1000萬元用于標準化基地廠房建造。
捐資助學再扶貧
中邑不只利用電商渠道協助
郴州出售農商品,讓精準扶貧的農戶受益,并且還直接捐資助學,多渠道扶貧。2015年12月組織
公司員工去北湖區紅花村小學看望30名留守孩童,送去書包和物資;本年5月份,李曉丹到桂東漚江鎮青竹村走訪調查時,給本地兩個貧困生各捐助1200元。10月31日,安仁縣城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捐獻儀式,中邑捐獻給安仁竹山鄉中心小學100萬元,用于建造新的教學大樓。“安仁是我的家園,也是一個貧困縣,所以我首要仍是想到自個的家園。”李曉丹笑道。
月初,中邑還給北湖區涌泉大街涌泉社區捐獻了一個價值2.6萬元的LED顯示屏,用來給社區白叟在戶外看電視和社區活動公示,極大當地便了白叟的溝通和文娛。
據悉,本年7月,中邑成立了
長沙市光榮工作基金會首個自己冠名的光榮基金——
長沙市光榮工作基金會繆勝明(中邑董事長)光榮基金。該自己光榮基金首筆認捐50萬元,該基金施行期限為5年,方案捐獻慈悲資金500萬元,將定向用于扶貧、濟困、助老、助殘、助醫、助學、應對自然災害等各類慈悲救助以及別的社會公益慈悲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