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南
墻體廣告 本年29歲的馬央姆是海東市民和縣李二堡鎮寺爾莊村“第一書記”,這位女干部別看她歲數小,可她“巾幗不讓須眉”,不管是入村和諧處理對立膠葛,爭奪資金項目,仍是下到地里干農活,這位
大眾口中的80后女干部一點兒也不含糊。
近來馬央姆又忙著聯絡縣文明旅行體育局,爭奪健身器材;動員
大眾上班出錢,修理灌溉水渠;和新當選的村支部書記、村管帳一道,收繳養老保險、
醫療保險……駐村以來,她為村里的作業忙前忙后,白日晚上連軸轉,幾乎沒有節假日。
李二堡鎮寺爾莊村坐落民和縣城以西川楊公路19公路處,全村共4個社178戶820人,全村耕地1433畝,其間水澆地1018畝。
前來扶貧駐村的縣統計局干部馬央姆第一天報到,就從鄉黨委了解到寺爾莊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在某些作業上不合拍,彼此拆臺,致使
大眾就事艱難,怨言不斷,是出了名的“后進村”。
但作業結壯、干事干練的馬央姆并沒有因此而畏縮,她權衡利弊,決議從優化村兩委班子下手,趕快甩掉“后進村”的帽子,向先進村看齊。從“八個一批”下手,趕快完結了解查詢,精準辨認扶貧目標,精準施策,力爭提前脫貧致富。
接下來的日子里,馬央姆天天早出晚歸、造訪
大眾,訪問老支書、老主任,傾聽他們的定見建議,并與鄉主要領導交流,跟他們談主意、提建議。終究,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依照有關規定,從頭推選周鴻福為村黨支部書記。在馬央姆的精心指導下,擬定標準了村級各項作業制度,并屢次舉行村“兩委”會議,全村黨員會議,學習傳達了省市縣有關精準扶貧作業會議精神,初步清晰了寺爾莊村精準扶貧重點作業。
人心齊,泰山移。配齊了村“兩委”班子,有了主心骨的寺爾莊村再次勃發出生機和生機。
大眾的怨言少了,出謀劃策的人多了;對立膠葛少了,團結和諧的空氣濃了。
“原先村里沒有書記,有作業想找村干部處理,即是找不著人。如今好了,有了新書記,找人就事就便利多了。”鄉民周鴻琴如實說。
如果說優化班子是為了甩掉“后進村”帽子的話。那么,接下來的即是對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亮劍舉動。馬央姆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扎實展開了精準辨認作業,終究斷定貧窮戶19戶75人,并依照致貧原因,別離擬定了寺爾莊村開展計劃和一戶一策脫貧方案。
馬央姆依托在縣直部分作業的本身優勢,多渠道向有關部分反映艱難,爭奪項目資金,有條有理的執行脫貧計劃,一件件民生實事如期完結。出資30萬元修建了村級歸納工作服務中心;出資30萬元完結了全村2.5公里村道硬化;出資10萬元修建村級文明活動廣場兩處;與縣委組織部聯絡,裝備了村級歸納工作服務中心所用桌凳、檔案柜、電視;聯系
農村環境保潔工程,完結村道美化3.5公里;合作舊危房改造工程,對5戶貧窮戶進行舊危房改造……
一個個項目的順利實施,促進了全村經濟的開展,豐厚了鄉民文明生活,也增加了
大眾收入。有人問她作業為啥這么拼命,她說:“已然來到了村子,我就要量力而行為貧窮
大眾辦點事,讓他們盡早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