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時間在前行,社會在發展。當林立的高樓大廈正書寫著今日漢江北岸愈來愈恢宏的
現代圖景時,分布于其中的40多個專業市場則顯出歲月的斑駁,落后,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2013年,市政府審時度勢,在樊城西、
襄陽北、雙溝鎮規劃三大專業市場聚集區,擬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和
現代化市場體系,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改善市場經營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襄陽市市場外遷辦戴勇軍說:“自2013年市場外遷工作啟動以來,市區計劃遷出45個專業市場,其中樊城區34個、襄城區1個、襄州區4個、高新區6個,涉及經營戶11000戶。至明年1月底,首批18個專業市場將完成搬遷任務。”
三大聚集區承接轉遷
47歲的李菊英是新華市場的一位普通商戶。10月23日,她冒雨前往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在攤位上仔細打量著。
“在新華市場,我和同行們一樣,主要是做周邊
鄉鎮的服裝生意,檔次比較低。加上電商的沖擊,利潤也很低。”李菊英說,“新華市場的條件有限,加之定位偏重于低端市場,我想做高檔服裝生意,卻得不到大環境的支持。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做高檔服裝生意的事情,畢竟,中豪的規模很大,軟、硬件條件也好,具備做高檔服裝生意的環境條件。”
據介紹,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規劃面積3000畝,可提供“生產加工、商品貿易、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五位一體的服務。項目一期70萬平方米主體市場、50萬平方米專業街已具備開業條件。
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位于樊城區牛首鎮,是樊西綜合市場聚集區內的骨干市場之一。樊西綜合市場聚集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將承接35家市場的外遷,擁有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新合作
襄陽食品商貿城、僑豐國際五金機電商品博覽城等八大市場,經營小商品、服裝鞋帽、布匹、食品、禮品、燈飾等生活消費品。
戴勇軍介紹,樊西綜合市場聚集區總投資達215億元,現完成投資80億元,成為
襄陽最大的專業市場群,中國中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地,與
襄陽北
汽車、大型機械、鋼材市場集聚區和襄州雙溝農副產品專業市場聚集區一起成為外遷市場的承接地,總面積達56.3平方公里。
政企攜手聚人氣
日前,樊西綜合市場聚集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規劃的16條道路中有8條已經通車;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建設完成;客運站預計明年3月建成,目前,臨時客運站已投入使用。
同時,樊西新區幼兒園正在建設,明年開春就可招生入園。九年一貫制學校已征地32畝,擬建成樊城區名校分校,2017年開春啟動建設,擬在9月1日前建成。此外,樊城區正與國際名校大楓葉教育集團接洽,未來大楓葉教育集團將入駐樊西新區。
醫院、銀行、快餐店、高中檔酒店、賓館等已入駐樊西新區并將陸續開業,將為經營戶、購物者生活、就醫提供極大的便利。
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全力推動下,樊西綜合市場聚集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集交通、金融、
醫療、教育為一體的便民生活圈正在形成,外遷商戶可放心入駐。戴勇軍說,對于專業市場來說,人氣是最重要的。新市場的人氣能否被快速聚集起來,決定于基礎配套設施的質量與商戶的入駐數量和速度。這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
古波是從白鶴市場轉遷來的商戶,不僅拿到了2000元轉遷補助資金,還得到了中豪提供的租金優惠。他說,新市場頭兩年免租金,之后1平方米租金58元至108元,“新市場消防設施齊全、店鋪寬敞明亮,停車也很方便,我希望在這里做生意的商戶越多越好。這樣,市場的人氣才能更加旺盛。”
據介紹,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外遷并入駐樊西市場聚集區的市場經營戶,按照每個攤位1000元至3000元的標準給予階梯式扶持。
除接納市區轉遷的商戶以外,中豪、僑豐國際等還大力在
云南、
浙江等多個省開展招商工作,以引進更多客商來
襄陽發展。戴勇軍說,政府負責做好基礎配套設施,商家積極為轉遷商戶提供優惠,大力引進外地客商。如此一來,進駐商鋪的速度會更快,市場人氣更旺,商戶更容易賺錢。
在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李菊英、古波、周云濤等商戶就人氣問題打開了話匣子。他們都非常關心老市場是否會徹底歇業。“如果老市場不歇業,將與新市場形成競爭,這對商戶的經營極為不利。”
“轉遷之后,老市場將徹底歇業!”面對商戶的疑慮,戴勇軍說,老市場將依據規劃另作它用,或用于建設城市綠地、道路,或改作賓館、超市等。
打造全國專業市場“百強市”
據介紹,
襄陽北
汽車、大型機械和鋼材市場聚集區和襄州雙溝農副產品專業市場聚集區的建設也正在順利推進。
在
襄陽北
汽車、大型機械和鋼材市場聚集區,總投資22億元的光彩國際物流園現已完成投資12億元,入駐商戶600家;本昌鋼材物流園已建成25萬平方米……
襄州雙溝農副產品專業市場聚集區已完成起步區路、管、網建設,已具備項目入駐條件。
市場外遷辦工作人員介紹,市場外遷是一項惠及千萬群眾的民心工程。市場外遷不僅能為城市建設、發展留出巨大空間,還能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
襄陽商業競爭力提供堅實基礎。
按計劃,全部45家專業市場將在3年內完成搬遷。屆時,我市專業市場年交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元,成為全國專業市場“百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