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雄踞漢水中游的
襄陽,北連
南陽盆地,南接江漢平原,氣候兼容南北,農業資源豐富。“十二五”以來,素以荊楚糧倉著稱的
襄陽,成為
湖北第一個、長江流域第一個、全國第22個百億斤糧食大市。
擁有如此豐富的農業資源,
襄陽也培育扶持出了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位于棗陽市的
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三杰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三杰集團是一家大型糧食綜合加工企業,是
湖北省唯一進入全國小麥粉加工50強的企業,也是
湖北省最大的面粉、面制品加工企業;年綜合加工能力45萬噸,倉儲能力17.6萬噸。
原材料是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生存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不同品種、不同等級的小麥密度也不同,同樣是一升小麥,重量不一樣,性質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三杰集團董事長孫揚久在集團研發中心向記者介紹道。
“小麥的品種很多,有紅麥、白麥、硬麥、軟麥、春小麥、冬小麥……你們吃的意大利面,干的時候特別硬,就像塑料一樣,那用的是杜蘭小麥。”孫揚久說。
農產品加工企業想要產品品質穩定,就需要得到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想要產品產量穩定,就要有足夠的原材料進行周轉。但是如何取信于農戶,從而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如何盡量獲得更多的原材料以供周轉?三杰集團想出了一個辦法——“糧食銀行”。“糧食銀行”不是真正的銀行,而是一種糧食加工企業與農戶雙贏的經營模式。三杰集團將便民店開到農戶家門口。農戶收獲后,可以按照市場價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此后,如果糧價上漲,則按上漲后的
價格結算;如果糧價不跌,則按存入時的糧價結算;如果糧價下跌,則也按存入時的糧價結算。農戶還可以選擇直接用三杰集團生產的面粉、面條、大米等成品糧進行結算。這么做,農民省心省力、安全增收,企業則獲得了周轉空間,也節約了利息。“一般來說,農戶自己儲糧,損失在6%到8%。”孫揚久說,現在
農村種地的主力是老人,他們一般沒精力曬場,更不用說揚場,這樣一來,糧食里容易有雜質、蟲害,水分也超過了倉儲標準,直接保存容易產生蟲蛀、鼠害、霉變。“2015年,我收糧的
價格是一斤一塊一毛四,后來糧價一度跌到一斤八毛六,一斤就虧了二毛八。我算過,2015年我給棗陽農民省出5600萬元!”孫揚久說,把糧食存入“糧食銀行”,省去了農民保管、晾曬等事情,省心省力;而且,三杰集團的結算模式也保證了農民的安全增收。
截至目前,三杰集團“糧食銀行”和便民服務網點已經發展到400多家,存糧戶達52000多戶,年代存糧食達20000噸,每年兌現面粉、面條、大米等成品糧共計10000多噸。
行家評說
追求企業利潤與社會責任的雙贏
三杰集團董事長 孫揚久
農產品加工企業是非常特殊的企業,不僅要履行企業的責任——獲得利潤,對員工負責;也肩負了很多社會責任——幫助農戶解決困難,對農戶負責;生產優質的糧油產品,對老百姓、對黨委和政府負責。
“糧食銀行”,是一項經營模式創新,也是一項方便農戶、幫助農戶解決困難的利農創新。“糧食銀行”真正做到了讓農戶“只有升值的空間,沒有賠本的結果”,也因此收獲了農戶的信任。同時,也為企業解決了原材料供應、儲備、周轉這一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