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樊城區不懼困難,迎接挑戰。區委、區政府主動適應新常態,為實現“都市之美看樊城,商業之盛在樊城”的奮斗目標,團結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加快推進樊城經濟和社會事業跨越升級,書寫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始終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全局不動搖,積極探索適合樊城實際的發展路徑,走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發展之路,才能不斷凸顯主城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快速增強城市輻射力、競爭力和整體實力。
——始終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不停步,注重用法治的思維、市場的手段和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實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把握發展主動權,構筑發展新優勢,贏得發展加速度。
——始終堅持增進民生福祉不懈怠,積極回應民生關切,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認真兌現民生承諾,只有努力讓改革發展更多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才能贏得群眾最廣泛的擁護支持。
——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放松,認真落實黨建主體責任,馳而不息糾“四風”,堅定不移懲腐敗,才能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更好地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推動發展。
創新融合,凸顯主城區的龍頭帶動作用
樊城把發展融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大格局中,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在彰顯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一主兩翼”發展戰略,創造形成了樊城發展的“加速度”。
由老廠房“變身”而來的建設路21號創意園區創業氣息濃厚。入駐園區的
湖北小鯨優品電子商務有限
公司總經理李田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家互聯網電商,通過前期的布點,已在
武漢成功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占領,并且與知音傳媒集團和
湖北廣電合作,形成了線上積分、線下消費、消費者免費的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小鯨優品將
公司中心設在建設路21號產業園,準備在
襄陽打造其核心商業基地。
目前,該園區已吸引各類企業、創客空間90家,園區入駐率達95%,創業者、員工達800多人,涵蓋培訓、室內設計、互聯網與電商、金融等各種業態。在“互聯網+”時代,為更多
襄陽青年創客圓夢。據創意園區負責人劉翀云介紹,他們通過“修舊如舊”的方式,既保留了工業遺存,又融合了
現代時尚元素,通過功能區分、外檐改造、形象創意等突出其文化特色并完善其綜合性服務功能,致力打造
襄陽首家工業主題文化創意產業園。
建設路21號創意園區只是樊城樓宇經濟的一個縮影。
隨著一個個項目、園區的落地,
現代服務業主體地位更加鞏固,高端商貿、樓宇總部經濟、
現代物流等八大業態構筑起
現代服務業框架支撐,樊城被評為“全國社區商業示范區”“全省
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不斷壯大,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應急裝備產業示范基地”稱號;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高標準規劃并啟動都市
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榮獲“省級都市
現代農業示范區”稱號。
“兩改兩遷”,引領城市轉型蝶變
樊城作為主城區和商業中心,是全市棚戶區改造(簡稱“棚改”)工作的主戰場。據統計,市委、市政府確定的31個“兩改”項目,有16個在樊城。自2012年以來,樊城區以專項貸款為主、商業銀行補充、社會資本參與全力推進“棚改”工作,先后啟動了16個“棚改”項目,共改造房屋20158戶、408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207億元,建設還建安置房9096套,3150戶住房特別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11月25日下午,天元·四季城“串串總動員”火鍋店的秦老板正忙著準備晚上要用的食材,他說:“今天是周五,晚上來吃飯的顧客比平時多幾倍。”“我以前在路邊開店,那兒的環境衛生、治安、物業管理沒法跟這兒比。現在我只用一心一意做生意,其他事情都由商場物業來管理。”秦老板說,今年將擴大經營規模。
如今的天元·四季城繁華時尚、人流如織。天元·四季城入駐
襄陽,只是樊城近年“兩改”的一個縮影。早在2007年,沃爾瑪
襄陽長虹路分店正式開業;2016年6月,國際零售連鎖集團家樂福在樊城區中原路與春園路交會處亮相……樊城休閑娛樂、吃喝玩樂的地方遍地開花,居民生活越來越便捷。
樊城,一直都是商業繁茂之地,這里商賈云集,“重商”文化由來已久。近年來,樊城一直朝著建成輻射帶動力強的區域性
現代服務業中心而努力奮斗。
區、鎮(辦)和社區三級2000余名干部上下一心、忘我奮戰,累計征收各類房屋20158戶408萬平方米,創造了依法和諧征遷的樊城經驗;累計投入資金160億元,完成建設總量240萬平方米,建成了天元·四季城、漢水華城、綠地中央廣場等一批大型城市綜合體,引進了家樂福、香港銅鑼灣等一批高端業態和知名品牌。
在樊城,不僅“兩改”是市區的主戰場,“兩遷”也是。第一批18家市場外遷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目前,大部分商戶已經在中豪
襄陽國際商貿城、新合作
襄陽食品商貿物流城、僑豐國際商品博覽城三家承接市場選定商鋪,開始裝修,有的已經搬進新市場開門營業。
與此同時,金富利批發城、中南
建材家居公園、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卉豐源花鳥古玩博覽中心和
襄陽國際珠寶玉石文化產業園等五大承接市場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全面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樊西新區市場集聚區正強勢崛起,引進全球領先的“
義烏先進市場模式”,打造
襄陽最大專業市場群、中國中部重要的物流商貿集散地,輻射
襄陽市周邊縣市、鄂豫陜渝毗鄰地區。
為實現“都市之美看樊城、商業之盛在樊城”的美好愿景,按照總體空間布局,樊城區將著力打造商貿中心,按照“一核兩帶三圈四區”的服務業發展布局,在中心城區重點發展高端商貿,在樊西新區重點發展商品批發和貨物集散。
樊城將持續推進“樊城棚改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年的奮斗,改造房屋39873戶、685萬平方米,基本完成樊城棚戶區改造,實現舊城區的涅槃重生和城中村的華麗蝶變,把樊城打造成為
襄陽乃至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檔次最高、商業最繁華、
現代氣息最濃的宜居城區和區域性服務業中心。
以人為本,做好群眾福祉的“加法”“乘法”
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樊城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每年投入民生保障資金占全部財政支出75%以上,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10月,在樊城區牛首鎮張湖村林苗產業扶貧合作簽約儀式現場,該村劉鳳英、何興全等貧困戶積極入股合作社,對村里發展400畝苗木種植基地的決定表示贊成。
去年初,樊城區紀委、區林業局和區總工會組成的扶貧工作隊進駐張湖村,提出了種植“扶貧林”的方案:由村集體流轉土地,扶貧工作隊出資購買苗木,區林業局負責技術指導和銷售,幫助貧困戶發展苗木種植。今年1月,張湖村通過土地流轉提供了40畝土地,20戶最貧困的家庭每戶分到2畝地,試種西湖垂柳。2月初,2.3萬余株苗木陸續運到張湖村栽種。
64歲的劉鳳英因丈夫摔傷而返貧。“西湖垂柳種下去的時候才手指頭粗,現在長到胳膊粗了!”劉鳳英說,明年春季賣掉一半樹,估計能賣1萬多元,家里外債就還清了。
通過精準扶貧,全區5229戶、8763人學到了致富技能,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這背后是黨員干部辛苦付出的結果。今年以來,樊城區開展“三萬”、駐村扶貧、在職黨員進社區等活動,走訪調研低收入家庭,進村入戶宣講政策,與群眾零距離交流、點對點服務、一對一幫扶,竭盡所能地在為民辦實事中,拉近了與普通群眾的距離,加深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棚戶區改造扮靚了城市風景,公園游園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在漢江北岸的樊城江灘,施工人員在
工地上忙得熱火朝天,目前這項惠民工程已經初具公園雛形,可供市民休閑游玩。建成后的漢江江灘公園,西起漢江一橋,東至魚梁洲大橋,長約1.9公里,總面積11.91萬平方米,將為古城
襄陽增添一道亮麗風景。
近年來,樊城區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70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48家
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為1.2萬名空巢老人提供日間照料等服務,在全市率先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建成樊城區社會福利院和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社保擴面工程,全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83萬人,城鎮居民
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31萬人,獲得了“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五年來共提供就業崗位8萬多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787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5%以內。
全區共提供就業崗位8萬多個,被評為“全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雙創)百強區”;基礎教育實力不斷增強,以全省第二名成績高標準通過教育部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認真落實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面推進科技創新,被評為“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老齡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被評為“全國養老示范單位”;全面落實社會安全、食品
藥品安全、生產安全工作責任制,維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以上,累計改造“三無”小區440個,全面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形象和能級大幅提升等。
鐵腕“治軍”,筑牢從嚴治黨的根基
推進樊城發展跨越升級,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當前正值換屆時期,往往是‘四風’問題易發多發期,也是對作風建設成效的一次集中檢驗。全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提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把‘九嚴禁’換屆紀律作為不可逾越的‘警戒線’,不可觸摸的‘高壓線’,不斷增強嚴守換屆紀律的自覺性。”近日,樊城區委主要負責人在區委中心組學習暨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擲地有聲地說。
今年以來,樊城區以作風建設為重點,堅持把作風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使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都有了新的轉變,更為全區全面建設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樊城區委認真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通過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大力倡導“四種精神”,領導在一線領辦項目、干部在一線克難攻堅,“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成為樊城的對外“名片”。全面推進“五強創示范”,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圓滿完成兩鎮及村(居)換屆。
與此同時,樊城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清單化落實“兩個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始終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新的起點上,樊城區將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宗旨意識、使命意識,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以黨建工作的新成效不斷開創幸福樊城建設的新局面。
滿懷激情,邁向全面崛起的新征程
當前樊城發展正處在蓄勢競發、跨越升級的嶄新起點。“樊城將加快產業能級升級、城市品質升級、民生幸福升級、社會治理升級,奮力打造
襄陽乃至漢江流域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和
現代物流中心,在全市建設‘兩個中心、四個
襄陽’進程中當尖兵、扛大梁。”樊城區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為此,樊城人提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更具輻射力的區域發展中心城區。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一主兩翼”產業布局更加優化,區域性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和
現代物流中心地位日益凸顯。加快建設活力迸發、更具競爭力的創新驅動引領城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政企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逐步健全,眾創空間和創客基地競相發展。加快建設互融互動、更具品位的城鄉統籌示范城區。堅持舊城更新與新區建設相結合,發展城市與繁榮
農村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凝聚內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促進城區資源向
農村轉移、城區產業向
農村延伸、城區服務向
農村覆蓋。到2021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5%以上,實現城鄉一體、共興共榮。
城市的發展最終要造福人民。樊城區再次提出,加快建設共建共享、更具質量的民生幸福和諧城區。民生事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城鄉均衡、運轉有力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
現代化,率先全面完成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更具魅力的綠色生態品質城區。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注重還綠、還水、還路、還休閑場地、還公共服務于民,打造“海綿城市”、暢通城市、綠色城市和清潔
鄉村,推進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位居全市前列。
春華秋實,實干有果。機遇錯失不得,發展耽誤不得,事業懈怠不得。全區上下堅持率先發展、務實發展、高端發展,“敢”字當頭、“干”字為先、“實”字為本,奮力推進樊城各項事業跨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