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游一次隆中,添一分智慧……”近日在與記者交談時說起這句臺詞,53歲的陳保君突然放慢語速、抬高語調,吐詞中氣十足,字正腔圓,還慣性使然地抬了抬手掌。
陳保君是一名“諸葛亮”的扮演者,至今已扮演11年,舞臺上的一些習慣性說話方式和動作,也跟隨他進入現實生活。“我感恩‘諸葛亮’,他教會我忠誠、智慧、敬業和奉獻。”陳保君近日受訪時說。
陳保君原是
湖北襄陽市豫劇院(現
襄陽市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2005年,文化景區掀起扮演歷史人物推介旅游的熱潮,個頭、形象、演技頗佳的他被
襄陽市旅游局邀請來扮演“諸葛亮”,赴各地推介
襄陽旅游。
盡管熟知“諸葛亮”,但是如何做到貌似、形似、神似?陳保君反復看電視、看表演、查閱歷史資料,琢磨“諸葛亮”的個性和動作,一遍遍照著鏡子練習,還自制了服裝、羽扇、胡須等。
“我乃諸葛孔明,曾在隆中躬耕苦讀數十個春秋,對
襄陽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次走上舞臺,著一席長袍、手持羽扇的陳保君總會引來掌聲和稱贊,不少觀眾、游客紛紛與他合影,讓他信心倍增。
多年來,陳保君在各個省市區輾轉、推介。他介紹,因為經費所限,他常孤身一人拖著演出行李、道具前往,化妝也是自己動手,辛苦報酬卻不高。
“但是我從沒覺得委屈。”他說。多年扮演經歷,他參悟到諸葛亮精神是“忠誠、智慧、敬業、奉獻”,這督促他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2013年,
襄陽市文化體制改革,陳保君從劇院提前退休,進入隆中風景區擔任劇目演員。
當時,隆中風景區正在打造中國首部大型實景話劇《草廬·諸葛亮》,邀請他出演“諸葛亮”,他拒絕了。在他看來,自己年齡已大,應該給年輕演員機會。
他配合劇組遴選出“小諸葛亮”。排練期間日夜趕工,他守在劇場一手一腳、一招一式地指導“小諸葛亮”,劇目首演前甚至連熬過3個通宵,“當時天特別冷,穿軍大衣都不管用”,陳保君回憶,“排練過程太艱辛,不堪回首”。
3年過去,他先后為劇場培養出3個“小諸葛亮”,自己也成為
襄陽隆中草廬文化旅游有限
公司總經理。但是每逢節假日和大型活動,他還是會出演“諸葛亮”。今年“十一”期間,7天他表演了6天,每天早上6時準備,一天4場,“累了困了,喝咖啡撐著。”
“時代在變,景區在變,但是三國文化不會變,諸葛亮精神不會變。”陳保君說,他希望通過表演把靜態文化故事動態呈現,希望培養出來的“小諸葛亮”們能成為種子,更好的傳播諸葛亮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