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這些年,縣里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實事,他們不是我們的親人卻勝似親人,他們修的橋 、捐的錢、送的書……件件記憶猶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鳳山鎮抱母村鄉親們質樸無華的話語,如一股暖流涌入我們的心間。為
大眾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常年累月堅持為
大眾辦實事辦好事,把
大眾的冷暖記心間。景谷文化惠民工作長期秉持“再難都堅持,惠民抓落實”的效勞理念,用誠心誠意的付出博得了
大眾的口碑。
古橋換新顏
惠民得人心
立冬以后的鳳山鎮抱母村抱母井村民小組依然生氣勃勃、氣候溫和,行走在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復興橋上,我們留意到幾位施工人員正在對橋廊凳停止修繕創新。今年67歲的葉明燦說,這座古橋曾經陪伴他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但隨著天長日久,木頭搭建的橋梁慢慢腐朽老化,加之2014年景谷地震的影響,招致橋梁受損愈加嚴重。在景谷全力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的大背景下,今年9月開端對復興橋停止大范圍修繕。
據理解,復興橋也被當地人叫做風雨橋,在2009年10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屬景谷新發現的文物點,2013年被省人民政府發布為省級文物維護單位。
“2000年以前橋梁都是木頭搭建的,由于常年累月的雨水腐蝕,加上年久失修,橋底大梁枯朽日益嚴重,木梁橋面糟朽開裂,次橋的
墻體和屋面不同水平受損。寓居在橋對面的村民們過路或是趕牛經過都會細微震動,很不平安。2001年3月,在景谷各級黨委政府和景谷糖業
公司的支持下,在原木頭橋墩上澆灌了鋼筋混凝土橋面,人畜走在上面平安多了。”葉明燦一五一十地向記者引見了復興橋閱歷過的大大小小的修繕。
“復興橋是抱母井村民小組保管較完好的歷史文物。近年來,隨著文化遺產維護工作的深化推進和文化惠民工程的加快施行,由省級劃撥了90萬元資金,于今年9月10日開工對復興橋停止修繕。目前,施工行將進入橋墩勾縫及主體木作油飾、彩畫階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的相關擔任人引見。
復興橋的修繕項目是景谷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增強全縣公共文化效勞體系建立及各項文化惠民政策落實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景谷上上下下正依照年內完成一切恢復重建任務的時限請求,積極做好上下溝通對接聯絡,主動為施工企業做好諧和效勞,想方設法采取措施,克制工作中遇到的艱難和問題,全力推進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建立,為文化惠民工程打牢根底。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