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白銀市
墻體廣告發布 今年93歲的高國珍白叟,厚道仁慈、心態平緩、日子規則、飲食有度。在人生的年月長河里,白叟用樸素無華、吃苦耐勞的性情經歷了一個個日子苦難。如今,白叟步履穩健、身體硬朗,舒心曠達地享受著晚年的美好。
少小年月多困難
據高國珍白叟回憶,她出生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水川臘梅咀的一個農人家庭。12歲那年,爸爸與世長辭把日子的困難拋給了她們幼小的兄妹4人。高國珍向記者慨嘆,在生計無著的年月,媽媽拉扯著4個幼小的孩子,忙里忙外,寸步難行。
用高國珍白叟的話說,她的媽媽是一位偉大的女人。她的爸爸逝世時,兄長才只要14歲,就餐成了一家人最大的難事。至今,高國珍白叟還感念著舅舅接濟他們一家的恩德。“舅舅是個貨郎,家在水川白茨灘村。舅舅挑著貨擔奔波四方,有時分會去咱們村上,天晚了媽媽會留舅舅住在咱們家里。看著咱們家日子過得困難,舅舅會背著鹽去黃
河南岸的榆中縣交換莜麥(玉麥子),接濟咱們家。那會能吃上莜麥,咱們家就覺得跟春節相同高興。到現在,我都由衷感謝我的舅舅。”在高國珍白叟的少年回憶里,舅舅常常這么接濟著她們困難的家。
慈母勤苦潤家風
17歲那年,高國珍從臘梅咀嫁到了強灣白崖子村的張家。由于老公比自個小2歲,高國珍在婚后的日子里總能包容和忍讓。1943年,21歲的高國珍的大女兒出生了。媽媽的職責敞開了高國珍新的人生歷程。
據高國珍白叟敘述,到白崖子村日子后,憑著她和老公的吃苦耐勞,日子漸漸有了好轉。白叟指著小腳通知記者:“民國前期,不裹小腳,嫁不出去。這是其時的風氣,我也裹了小腳。結婚后,盡管裹著小腳,但我仍是堅持在田里勞動。其時,我歷來沒有想過在田里偷閑,干農活也不避重就輕。”
說起田里的勞動,高國珍白叟浮光掠影。“在農業社的時分,我沒有怕過重活苦活。盡管和社里的社員們掙的工分是相同的,但我常常干的是累活。我拔過棉花桿子,也背過沙子。后來鄉民街坊們都說,我做人厚道,咱們家的分緣,就這么漸漸好起來了。”高國珍白叟的誠篤老實,鄉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天長日久,鄉民們都覺得高國珍為人真誠、勤勞樸素。在高國珍白叟生下1個女兒、4個兒子后,兒女們都承繼了她吃苦耐勞、樸素無華的性情。
老實做人儉持家
但是,日子的苦難通常不會和接受苦難的人商議。“文革”的到來,讓高國珍的老公意外早逝。為了撫育兒女、料理家業,高國珍白叟勉勵長子張明德挑起了家里的重擔。
在張明德的回憶中,爸爸逝世時他只要15歲。仍是個半大小伙子的他,在媽媽的教訓和支持下就扛起了大人的職責和責任。張明德跟著媽媽在田里勞動,點點滴滴地豐盈著家里的收入。1970年,張明德在媽媽的安排下娶上了媳婦。1971年,張明德為媽媽帶來了當奶奶的高興。據張明德介紹,想到媽媽的勤勞付出,他決然挑起了照看幫扶弟弟們的重擔,就在媽媽抱上孫子這一年,他讓媽媽從農業社回家歇息了。
在媽媽高國珍的教訓下,張明德沒有忘掉料理家業,為弟弟們娶媳婦。“1981年,白崖子村全村完全完成了全部包產到戶。我清楚地記住這一年,弟弟們都娶上了媳婦,也都各自另家、頂門立戶。”在張明德的回憶中,媽媽終身老實做人、勤儉持家,歷來不好后代們吵架,不好街坊紅臉,不跟兒媳們拌嘴,也不亂用一分錢。“媽媽是從苦日子里爬出來的,知道日子的艱苦。媽媽教學咱們弟兄,日子過日子要勤儉持家,不能揮霍。”
飲食有度心曠達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得知高國珍白叟日子很有規則。白叟很喜歡農家小院的日子,天天都會在宅院里閉會步、曬會太陽。雷打不動的是,白叟天天早上6點起床,黑夜9點入睡。
作為一輩子日子在
鄉村的高國珍白叟,有個很大的長處即是能把屋子內外清掃得干干凈凈,枕巾、床布、被褥、衣服都是自個著手洗,從不讓兒孫幫忙。記者看到,盡管高國珍白叟現已93歲了,但面色光潤、步履穩健,背不駝、腰不彎。關于長命,白叟最逼真的領會即是:從不把煩惱放在心上,遇事想得開,不鉆牛角尖。關于天天的飲食,白叟表明她喜歡吃素食,習慣了五谷雜糧、家常便飯,從不挑食。不過,白叟說她很喜歡吃自家種的蔬菜,能享受到自個著手的收成美好。關于晚飯,白叟說她只吃一小碗面條的七成就行了,這么有利于消化吸收。在穿衣方面,白叟說要根據氣候改變而增減,衣服也要勤洗勤換。
記者感言
認識高國珍白叟的人都說,她能長命是本身修來的福報。正如白叟所說,勤儉持家是日子美好的法寶,遇事要想得開,不能把煩惱放在心上。如今,高國珍的后代們都遵循了白叟杰出的家風,待人友善、全家友善。讓咱們向高國珍白叟問候,祝白叟健康長命!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