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12月20日,
襄陽市委宣傳部召開改善民生三年行動計劃系列新聞發布會,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姜艦出席了此次會議,并針對
農村公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實施情況進行了匯報。
“2016年,三年計劃共完成改造縣鄉公路123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524公里,新建
農村公路橋梁1329延米,改造
農村公路危橋3091延米;養護率達到100%,好路率達到80%。”姜艦表示。
改善民生這三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努力提升
農村公路技術標準,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保障群眾安全快捷的出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實施提檔升級和窄路面加寬,對有條件加寬路段,進行擴寬、裁彎降坡,對不適合加寬路段,增設錯車臺,提高
農村公路通暢水平,改善
農村客運通行條件。“十三五以來,為保持
農村道路通暢,我們落實國家頒布的政策,對于過去已修通村道路可進行加寬完善,平均每公里補充10萬元國家補貼。針對未修道路修建錯車臺,平均標準為1公里不少于3個錯車臺。”會上,姜艦答復記者。據悉,我市現
農村道路最低標準為寬度3.5米,全面提高了
農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市交通運輸局在推進
農村公路建設上,以把
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目標,全力開展“四好
農村路”創建。今年11月初,南漳縣已通過了省第一批“四好
農村路”示范縣的驗收,得到省廳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同時,在
農村公路扶貧攻堅戰中,進一步加大對脫貧貧困村的扶持力度,在
農村路網建設資金保障和計劃指標上優先供給,推進“交通+特色產業”扶貧,進一步強化交通對產業扶貧的基礎支撐作用,促使宜城的西瓜產業、保康南漳等地的資源旅游產業都因特色交通扶貧政策得到快速發展。
目前,
農村公路是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強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在對于改善
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
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結構的改變,促進
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交通運輸局作為牽頭責任單位,聯合協同各實施落實單位,以強烈的的使命擔當,全力推進
農村公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要求,為廣大農民群眾奔向小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