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湖北黃石墻體廣告 22日,大冶市環保協會秘書長柯培新向記者反映,大冶有一處經過了900年的泮池,可是現在卻沒有得到該有的維護。周邊的一些居民與攤販隨意往池內丟掉廢物,讓一個陳舊的泮池變成了當之無愧的“臭水潭”。
回想一座泮池與一段儒學前史
是什么樣的水池經過了900年依然存在?帶著疑問,記者跟從柯培新前往了現場。本來認為這樣的水池應該隱于偏遠之地,可是抵達現場后,記者卻發現水池就在人流量最大的東岳路1號,而這里是現在墈頭老街的入口處,從前的大冶基地。
柯培新介紹,大冶市東岳路1號是原大冶的儒書院原址,后來一段時間為大冶縣政府大院,現在是工商銀行大冶市分行辦公樓。“儒學即縣學,大冶城關有地名儒學灣,即是接近儒書院而得名,儒書院為封建時代大冶縣的最高學府。科舉制度童試選取后準入縣學讀書,稱入泮,而院內門口的水潭稱之為泮池,泮池上的橋被叫做采芹橋。”
據了解,儒學作為官辦校園,每個到文廟求學的人,都要先在欞星門祭拜,然后經過文廟前那半月形的池塘,即泮池,這是當地官學的象征。秀才開學第一天,由各州、府、縣官率領繞泮池一圈,叫游泮。秀才入學也叫入泮。泮池上會架設一小橋,只要獲取功名者方可過此橋,得功名常稱青云得路,有些當地又稱那座小橋為狀元橋。
新美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