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重慶墻體廣告 華龍網3月23日20時19分訊(記者 黃宇 通訊員 曾理)“導航提示,脛骨平臺需求磨切8毫米……”經過精準丈量,醫生準確完成了人工膝關節植動手術最關鍵的一步。今(23)日,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關節病區張瑗副教授為67歲的鄒婆婆勝利施行了計算機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據理解,這也是西南地域停止的首例此類手術。
67歲的鄒婆婆家住重慶市南川區,8年前她無明顯緣由突發左膝疼痛,走路時明顯加重,在當地醫院經過藥物激進治療病癥有所緩解,但近兩年病情呈現重復,兩個月前,鄒婆婆左膝疼痛病癥進一步加重,并伴有腫脹,行走艱難,上周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新橋醫院骨科關節病區住院治療。
經過全面的檢查,專家發現鄒婆婆左膝關節曾經呈現了關節內翻畸形,采取傳統治療辦法難以奏效,需經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用人工關節交換掉損壞的關節。
該技術使得手術更精準,失血量更低。 通訊員 曾理 攝據鄒婆婆主治醫生張瑗引見,以往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依托機械定位來停止關節置換,手術精準度很大水平上要依賴手術醫生多年臨床經歷的積聚,任何一點誤差都可能降低置換的人工關節運用年限和效果。所以,為進步關節置換手術的操作準確度,張瑗決議運用最新引進的計算機導航輔助系統來為鄒婆婆停止人工膝關節置換。
手術前,張瑗將鄒婆婆手術前影像學檢查取得的多模數據停止配準和交融,構成可視的圖像以供制定手術方案。在完成人工膝關節的置換裝置后,張瑗應用導航系統丈量顯現,植入到鄒婆婆左膝處的人工關節裝置精準度、關節運動各條力線等多項數據完整契合手術前各項方案請求,手術完整到達預期目的。
此外,這一技術在臨床的運用,能夠讓手術中不用翻開骨髓腔,只做外表處置即可。鄒婆婆膝關節置換手術過程僅耗時1小時,切口長度僅有8厘米,術中失血不到50毫升。
張瑗引見,由于手術準確,置換上的人工關節運用壽命將大幅進步,有利于病人的康復及術后的功用恢復,特別關于存在畸形、骨缺損的病人治療效果突出。
張瑗表示,數字化導航技術將手術工具、人工膝關節和骨骼的相對位置停止空間配準,顯現在屏幕上,采用衛星定位原理設計而成,讓醫生在1°和1毫米的準確度下施行手術。這技術完成了股骨和脛骨截骨的精準化,重建下肢的力線,協助骨科醫生更準確、更平安、更客觀地停止各種復雜手術,并可停止效果評價,特別是關于年輕醫生而言,能在最大水平上減少單純憑臨床經歷可能形成的手術失誤。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