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從安吉、淳安、松陽,再到仙居、溫嶺、椒江,從浙西北到浙西南,再到浙東南,記者數日來行走在浙江大地。一路上,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四處是綠草茵茵,竹海蒼翠,流水潺湲,林木參天,彌漫著盎然活力。
如詩、如畫、如歌,綠水青山心曠神怡,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但記者從中感遭到的更有一份職業的愉悅和興奮:在浙江,綠水青山不再僅僅是大自然賜予的美景,它們在繼續為人類貢獻視聽盛宴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時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早在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調查時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論,不斷指引著浙江奔向綠色開展的康莊大道。
十余年來,“兩山”帶來的這一切,最直接地表現在老百姓的感官:水清了,天藍了,山綠了,人富了!地表水水質Ⅲ類以上占比77.4%,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均勻達88.4%,生態環境情況指數終年位列全國前三,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連續16年和32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完成了“既富也美”的調和開展。
仙居搭上綠色“安康快車”
從屬于臺州市的仙居縣位于浙東南,并不具備區位和資源優勢。但是,這里風光秀美、生態環境極佳,有李白筆下的天姥山——神仙居5A級景區,有“中國最美綠道”永安溪生態綠道,有淡竹原始森林、神仙灣溫泉等組成的 “中國美麗田園”,也因而被譽為“仙人寓居的中央”。
在記者入住的該縣淡竹鄉的一家民宿后面,有一條明澈的小河逶迤流過,令人心曠神怡。仙居縣財政局局長姚文浩通知記者,五年前還看不到這么潔凈的河水。當時河道里有很多渣滓和塑料袋。他說,仙居過去曾在傳統的開展道路上踟躕不前:支撐仙居工業經濟的醫藥企業污染嚴重,以至河灘的石頭都被染成了紅色,河道和岸邊飄滿渣滓和塑料袋也屢見不鮮。
很多村子里都是露天的豬欄、雞舍、糞坑,“臟亂差”嚴重。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提出“兩山”理論后,仙居如夢初醒,他們深切認識到,綠水青山才是仙居的珍貴財富、最大的開展優勢,開端大做“顯山露水”文章,完成綠色涅槃,終于一步步喚回了開展的“初心”:
傳統產業追“新”逐“綠”。盤繞開展生態工業,推進工業集群化、高新化、循環化。關于醫藥這一傳統優勢產業,仙居以“高端、綠色、低碳”為導向,對其停止嚴厲的轉型倒逼,推進企業向現代醫藥、生物醫藥轉型。仙居縣財政樹立1億元范圍的綠色化開展基金,逐漸整合、歸并生態相關的資金,近兩年布置綠色生態建立資金5.8億元,完成對綠色化開展的項目支撐。
綠色農業增產增效更增收。仙居縣堅持開展生態高效農業,推進產品綠色化、消費生態化、田園景區化,建成19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規范化消費基地,勝利列入國度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立區。名揚海內外的仙居楊梅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全縣楊梅產量超越8萬噸、產值5.6億元,僅此一項就使全縣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景帶旺新經濟。潺潺綠水,兩岸青山,豐厚而共同的旅游觀光資源成為源源不時的綠色“提款機”,變成仙居經濟開展的“黃金資源”。2016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426.94萬人,完成旅游總收入150.8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仙居地域消費總值比重到達9.71%。
在“綠色”發起機的強力驅動下,仙居經濟開展搭上了“安康快車”。2016年,仙居縣完成地域消費總值186.56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鄉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到達34072元、17453元。三次產業構造為8.2∶40∶51.8,效勞業的引領作用不時凸顯,仙居的綠水青山正在加速變成金山銀山。
往常,曾是浙江26個欠興旺縣之一的仙居成為浙江踐行“兩山”理論的排頭兵、生態文化的先行區、綠色開展的榜樣區,并被肯定為浙江省獨一一個縣域綠色化開展試點縣。
“賣景色”“賣文化”的安吉
與仙居相比,地處浙北、“兩山”理論發源地安吉則是探究和理論“兩山”理論的“領跑者”。當不少中央剛剛上路的時分,安吉曾經動身多年。在安吉,記者聽到最多的不再是生態環境多么漂亮,而是如何“點綠成金”。
習近平2005年8月曾經造訪并首提“兩山”理論的余村是最好樣本。
余村屬安吉縣天荒坪鎮。這個三面青山環繞,入眼皆是美景的小山村,曾長期以盛產的優質石灰石作為主要的創富資源,固然也獲得了可觀收益,但也因環境污染、生態毀壞、平安事故多發而付出過繁重代價。痛定思痛,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理論后,余村當機立斷地開端了從“賣石頭”到“賣景色”的轉變。
在余村,原來只要不到30人搞鄉村旅游,如今已有400多人;2016年來余村旅游的人數超越30萬人次,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是原來“賣石頭”的六七倍;人均收入從2005年的8700元增加到2016年的36000元。
事實上,整個安吉都演出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調和二重奏。
看綠水青山——作為中國美麗鄉村建立的“鼻祖”,以安吉為主起草的《美麗鄉村建立指南》國度規范于2015年正式發布;2016年底,安吉完成了美麗鄉村建立187個行政村全掩蓋。這兩件事實足以標明安吉維護綠水青山的成就和“成色”。
看金山銀山——安吉地域消費總值從2005年的89.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24.87億元;三次產業構造持續優化,到達8.2∶44.4∶47.4;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到達44258元和25477元。
其中,安吉經過“賣景色”取得的旅游收入占有重要重量。2016年,安吉全年接待游客192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打破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32.8%。到2020年,安吉旅游總收入有望完成3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地域消費總值比重到達15%。這一比例大大高于全國均勻程度。
景色變成了產業,美麗轉化為消費力,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而且,安吉人曾經不只僅滿足于“賣景色”,開端“賣文化”了。安吉由此取得了新的綠色動能,經濟社會開展走上安康可持續的道路。
作為中國美麗鄉村和“兩山”理論的雙重發源地,安吉具有最亮眼的兩張文化名片。安吉將依托這兩張名片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教育、展現、理論和研討基地,并經過推進“生態文化+”,推進生態文化與各范疇的交融開展,打造具有區域特征的文化產業集群,不時提升安吉綠色開展的文化含量。據理解,目前安吉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1%,2020年有望到達7%,遠遠高于全國均勻程度。
安吉頤居美麗鄉村科技有限公司就在積極參與這一進程。作為美麗鄉村建立運營的專業效勞平臺,頤居以規劃設計、產業投資為根底,以鄉村資源運營為中心,努力完成鄉村“帶人進來,帶貨進來”的目的,同時充沛發掘鄉村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推進美麗鄉村的建立與晉級。公司總經理何玥通知記者,2016年,公司興辦了全國首個美麗鄉村眾創空間、創辦了美麗鄉村大學,目前已舉行講座600多場,與全國近20個縣域簽約協作,協助他們建立美麗鄉村并轉化為“美麗經濟”。
安吉的綠水青山不只曾經轉化為了金山銀山,而且是文化含量越來越高的金山銀山。
浙江后發地域完成“綠色逆襲”
在浙江,經過連續十幾年的美麗鄉村建立,像安吉、仙居這樣從“環境美”到“開展美”,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例子比比皆是。持續發力的鄉村環境整治使得鄉村生態環境發作天翻地覆的變化,消費開展、生活富有的美麗鄉村,也隨之成為尋常景色。
——近年來,浙江陸續建成鄉村污水處置終端10萬個,鋪設管道近3萬公里,是全國首個完成建制鎮污水處置設備全掩蓋的省份。建成城鎮污水管網1.16萬公里,完成2.31萬個村的生活污水管理設備建立。2016年,劣V類水質斷面占比僅為2.7%,同比降落4.1個百分點。據悉,今年浙江有望全部殲滅劣V類水質。
——率全國之先在鄉村展開渣滓分類,全省4500個村試點推開渣滓分類和渣滓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化處置,鄉村生活渣滓集中處置率超越90%。
——強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87個縣(市、區)重新劃定畜禽禁限養區,關停38.3萬戶養殖場戶,調減生豬存欄近800萬頭,保存下來的養殖場根本完成生態化管理。
從過去的“一處美”到如今的“一片美”,廣闊鄉村一度被毀壞或者沉睡的綠色資源轉化為開展經濟的資本,成為浙江新的“金名片”,不少經濟后發地域開端借此完成“綠色逆襲”。
淳安具有“天下第一秀水”千島湖,近年來在生態環境維護方面的投入一直不遺余力,使湖水出境水質穩定地堅持在一類高規范,為淳安做大金山銀山提供了基本保證:2016年淳平安域旅游人數達1266萬人次,其中鄉村旅游486.9萬人次,帶來鄉村旅游收入5.3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8%、17.9%。
有浙江“生態大花園”、華東生態屏障之稱的麗水市,在浙江屬于后發地域,卻具有占浙江陸域面積六分之一的綠水青山,生態環境情況指數連續13年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的最大優勢。為此,麗水緊緊抓住綠色開展的機遇,將“山景”“水景”變成“錢景”。
應用山好水好空氣好,具有眾多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品牌的優勢,麗水于2014年推出全國首個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兩年多來,這一品牌累計銷售超越30億元,均勻溢價33%。鄉村電商、農家樂與民宿,成為麗水農民致富新途徑。2016年,全市農特產品網售65.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全市農家樂、民宿營收23.3億元,比上年增長40.6%。
從屬于麗水市的松陽縣在浙江長期屬于不興旺縣市之一。但是,松陽是全國著名茶鄉,境內人文古跡眾多,是鄉土文化傳承最好和傳統村落保管最多的地域之一,被譽為“江南最后的秘境”和“古典中國活著的樣本”。近年來,該縣借助上述兩大資源優勢,做足“旅游+”“生態+”文章,2016年全縣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別增長24.6%和61.7%,推進松陽完成綠色崛起。
走在浙江鄉村,別致的農業休閑旅游景點顏色繽紛。截至2016年底,浙江已啟動培育美麗鄉村精品村399個,美麗鄉村景色線72條;全省農家樂特征村有1100多個,運營農戶近2萬戶;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9億人次,停業收入292.3億元;鄉村電子商務風生水起,帶動全省完成農產品網絡批發近400億元,同比增長超越三成。
在浙江各地,鄉村旅游的業態還在不時晉級,如麗水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構建“一二三產業”加“生態旅游、養生育老、文化創意”等“3+3”生態產業體系,打造“美麗經濟晉級版”。2016年以來,浙江有40多個市縣提出全域旅游開展戰略。2017年,浙江將創立20家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力爭2000個村到達A級景區規范,其中3A級以上村莊要到達200個。
綠水青山加快變成金山銀山,為浙江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和生機,并加快“綠色化”。2012—2016年,浙江地域消費總值年均增長7.9%,位居全國前列,三次產業構造也進一步優化,比例從4.8∶50.0∶45.2優化為4.2∶44.2∶51.6,第三產業對GDP的增長奉獻率到達62.9%。
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紅利”成了浙江后發地域和鄉村居民的福音:
2016年,浙江興旺、較興旺縣(市)與財政艱難縣(市)人均財政支出比,從2012年的1.11∶1,降至1.04∶1,區域開展越來越平衡。
2016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減少至2.07∶1,綜合全國均勻程度和城市化率,浙江是全國城鄉平衡開展最好的省份之一。
在浙江,坐擁綠水青山優勢的多是經濟社會欠興旺地域,往常,隨著綠水青山加快轉變成金山銀山,浙江取得開展新動能,區域構造和經濟構造發作深入變化,創新、諧和、綠色、開放、共享開展理念加速落地,從而助推浙江完成經濟社會可持續開展。
(二)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假如沒有好的思緒,再美的綠水青山也無法自動“變成”金山銀山。
記者置信,在其背后定有一股如神筆馬良般有形或無形的力氣,在引導,在推進,在塑造。
“近年來,我們關于千島湖維護不斷遵照高于國度最高排放規范的中央規范,近五年來因環保門檻主動放棄了350多億元的產業項目,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00余家。在中央財政捉襟見肘的狀況下,舍得把錢花在環境維護上,近10年全縣環保投入將近70億元。”具有“天下第一秀水”千島湖的淳安縣財政局局長陸建育通知記者。
這話語也道出了浙江財政人據守綠色開展的信心。但同時,“放棄”和投入的背后也折射了財政艱難地域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兩難選擇。“兩難”,難就難在當前賬和久遠賬怎樣抉擇、生態賬和經濟賬怎樣均衡。維護綠水青山所需的宏大的直接投入本錢以及后期的維護本錢,由誰來補償?如何補償?
算賬是財政部門的看家身手,賬怎樣算表現的不只是專業才能,更是理念和道路。面對這道選擇題,浙江財政部門積極踐行“兩山”理論,不時深化對經濟開展和生態環境維護辯證關系的認識,主動算好久遠賬、全局賬、生態賬、經濟賬、民生賬,綜合運用財政體制、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等政策工具,推進構成有利于綠色開展的體制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
用制度維護生態環境
浙江河湖眾多、山林茂密,號稱“七山一水二分田”。以水得名、因山而美,山、水、林構成了浙江最重要的生態屏障。浙江財政的探究也以水系和生態公益林為切入點展開。
早在2005年,浙江就在錢塘江源頭地域首創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制度。2008年又在全省8大水系源頭地域45個市縣全面施行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政策,成為全國第一個施行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2011年,將轉移支付范圍擴展到全省一切市縣,轉移支付范圍從最初的2億元逐漸增加到2016年的20.8億元。2013年,打出“五水共治”組合拳,2017年展開殲滅劣V類水專項行動收尾工作。
護水如此,護林也不落后。2004年,浙江就開端探究施行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樹立了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體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規范從2004年的8元/畝進步到2017年的40元/畝,為全國省級最高,有效促進了全省森林資源持續快速增長。
短期的生態管理能夠靠資金、靠投入,長期的維護必需靠制度。“與其被動買單、不如主動請客”,浙江財政部門不只做好資金投入的“加法”,更遵照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做好制度供應的“乘法”。
“誰維護、誰受益”。綠水青山等生態產品具有明顯的外部性,收益外溢、本錢外化,權益義務錯位,容易呈現“誰維護、誰吃虧”“誰污染、誰受益”的“劣幣驅趕良幣”的狀況。針對這些問題,財政部門探究樹立了具有浙江特征的生態補償機制,將轉移支付資金布置與水環境維護狀況相掛鉤。經過財稅機制傳導,將治污的外部收益和造污外部本錢內部化,讓權、責、利歸位,改變了“上游污染、下游防治”“上游開展、下游污染”的不合理現象。
“誰運用、誰買單”。相比于“關停并轉”等行政手腕,排污權有償運用和買賣是更為有效的經濟手腕,由市場決議排污權價錢,完成環境容量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目前,全省一切縣市均展開了排污權有償運用和買賣試點,累計完成各類排污權有償運用1.93萬筆,有償運用費42.76億元,排污權買賣9777筆,買賣額16.26億元,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誰污染、誰交費”。浙江研討樹立了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收費制度,依據各地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按規范收取一定費用,內化污染本錢,進步污染代價,遏制污染激動。同時,積極探究以單位GDP能耗為根底的節能量買賣制度和生態產品的價錢構成機制,經過市場發現價錢,表現生態維護的價值。
制度的生命力是強大的。淳安,作為浙江最重要的生態縣之一,維護生態不只沒有吃虧,反而得到不少益處。陸建育表示,2014年在省財政轉移支付地域分類分檔體系中,淳安由原來的一類二檔調整為一類一檔。這一檔之差,淳安每年將多取得5000萬元補助。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2014年淳安縣歸入省重點生態功用區示范區建立試點以來,省財政廳每年下撥試點專項資金1億元,同時依據肯定的生態環境相關獎懲指標計算,2014-2016年淳安分別取得獎勵資金1.82億元、2.04億元和2.16億元,逐年增加。另外,自2012年千島湖被列入國度重點良好湖泊生態環境維護試點以來,中央財政布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累計已到達5.2億元。
這就是維護生態的制度紅利,也是浙江各地在做“兩難”選擇題時的底氣和自信心。
用杠桿撬動綠色開展
維護不等于不開展,“不能坐在綠水青山上沒錢數”,“兩山”理論最終必需落筆到金山銀山上。
如何完成轉型開展?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中指出,“假如可以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這正是浙江財政近年來鼎力支持和引導的方向。其中的關鍵是要找準定位,發揮好財政“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撬動作用。
第一個杠桿是體制。近年來,浙江財政部門不時在財政體制上做文章,依據主體功用區規劃和功用定位,依照“鼓勵與約束并重、公平與效率統籌”的準繩,探究施行差異化的鼓勵獎補政策,促進不同區域依據各自的資源稟賦錯位開展。
比方,對麗水市等29個市縣,將省鼓勵補助與其第三產業稅收增長率掛鉤,鼓舞其開展生態旅游、休閑安康等綠色的第三產業。對杭州市等30個市縣,將省獎勵與其稅收收入增收額掛鉤,鼓舞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開展新興產業。特別是完善了生態功用區財政政策指標體系,像淳安、開化等重點生態功用區每年可取得全省均勻增長程度的工業稅收收入,從財政體制上補償其維護生態的時機本錢,激起其內生開展動力。
與此同時,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也調整了。2013年,浙江對麗水市作出“不考核GDP和工業總產值”決議,轉而考核空氣質量和區域斷面水質達標率等生態指標。隨后,麗水市對下屬9縣(市、區)中的6個取消了GDP考核和工業考核。2014年,位于錢江源頭的開化和具有千島湖的淳安,也被歸入不再考核GDP的市縣行列。
假如說,體制杠桿是政府宏觀層面的撬動,那么政府產業基金則是財政引導產業轉型在微觀層面的詳細抓手。
2015年,為順應專項資金變革和產業開展需求,浙江省設立了200億元的省級政府產業基金,經過“分配變競爭、事后變事前、直接變間接、無償變有償”,以市場化的方式來發現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基金的政策導向十分明顯,主要支持信息、環保、安康、旅游、時髦、金融、高端配備制造、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以及農業鄉村開展。這些范疇正是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重要產業通道。
短短兩年時間,政府產業基金已煥發出強大的裂變效應,一大批綠色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截至今年3月,全省政府產業基金范圍達1144億元,與社會資本協作設立市場化子基金399支,投資實體企業(項目)2622個,撬動社會資本5087億元。在投資的產業中,信息經濟、高端配備制造和安康等八大萬億產業以及農業鄉村開展合計占比超越80%。在政府產業基金的帶動下,浙江產業構造也發作了化學反響,向著綠色、環保、高端、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省級財政力度不時加大,市縣也不甘落后。各地在用好省級政策資源的根底上,不時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綠色開展的組合拳。
——麗水市在取消GDP考核后,組建了生態經濟產業基金,并設立若干子基金,吸收資本、人才、項目等優質要素向麗水集聚。2013年以來,該市財政累計整合布置9900多萬元重點扶持生態精品農業開展,目前已具有10個生態精品農產品中國著名商標、22個國度天文標志維護農產品榮譽。
——仙居縣優化完善工業政策,將工業開展資金從3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著力打造以現代醫藥、文化創意、橡膠塑料、高端配備、醫療器械和新資料為主導的生態特征產業集群。2016年,縣財政投入3000萬元在全縣推行“人畜別離、集中養殖”形式,畜禽養殖場排泄物資源化應用率達90%以上。同時,縣財政布置2300萬元支持“旅游+三產”開展,創新全域旅游業態,推進大旅游成為富民強縣的新支柱產業。
——松陽縣加大了對第三產業開展的支持力度,縣財政投入6000余萬元,以大木山萬畝茶園為依托,創立了中國最大的以運動休閑為主題的茶園4A級旅游集聚區;每年財政整合不少于30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民宿開展。據統計,2015年至今,財政共撥付旅游業扶持資金5.67億元,支持打造“長三角田園休閑旅游勝地”。
——淳安縣設立了總范圍為30億元的產業基金,重點扶持文化旅游、水資源、特征農業、休閑度假、安康養生等產業,其中范圍10億元的農業產業基金曾經完成對7家農業龍頭企業的投資。
用變革強化資金保證
生態建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觸及根底設備、產業、民生等方方面面,需求增加大量投入。這么多資金怎樣籌集?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剛性不時加強,錢從哪里來?浙江的答案是:變革創新、提升績效、集中財力辦大事。
今年3月10日,省財政廳七樓會議室氛圍嚴肅慌張。為爭取“兩山(一類)”財政專項鼓勵資金12個補助名額,18個市縣長在這里停止了現場陳說,并承受專家評審。
這是浙江貫徹落實“集中財力辦大事”理念、深化專項資金變革的一大創新舉措。今年年初,浙江省財政經過整合專項、統籌財力等方式,設立了復興實體經濟、“兩山(一類)”和“兩山(二類)”3項財政專項鼓勵資金,在2017—2019年共布置162億元,擇優支持48個縣(市、區)。3年期滿后,對照績效目的停止考核,考核結果達不到預期目的的,要相應扣回專項鼓勵資金。
省財政廳總預算局局長章啟誠通知記者,取得資金的市縣應盤繞開展目的,統籌本身財力,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自主選擇項目,集中財力干大事,推進綠色開展、轉型晉級。據測算,這次變革將調動市縣至少統籌本身財力162億元以上,引導社會、金融資本投入162億元以上,估計3年共將投入超越500億元。
近年來,浙江財政部門還在資金整合、盤活存量上作了不少探究,將“死錢”變“活錢”、化“零錢”為“整錢”。2014年,依照“四張清單一張網”建立(政府權利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義務清單、省級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浙江政務效勞網)和“兩個普通不”(省級部門普通不再直接向企業分配和撥付資金,普通不再直接審批和分配市縣詳細項目)的變革請求,樹立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將省級轉移支付專項由235個整合歸并為56個,逐漸從競爭性范疇退出,騰出更多的資金支持全省嚴重決策部署施行,其中綠色開展是重要投入方向。
據統計,2013-2017年,全省財政治水投入1474億元,年均增長25.5%;土壤和大氣管理投入435億元、鄉村環境管理投入1051億元,年均增長率也都在兩位數以上,力度十分大。
記者還理解到,今年以來,浙江省財政廳加緊研討整合現有生態建立方面的財政政策,探究樹立更有利于集中財力辦大事的綠色開展財政獎補機制,省財政估計將布置100億元以上的綠色開展財政獎補資金。
這一系列的新舉措將為踐行“兩山”理論注入源頭死水,凸顯了浙江財政人守護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的執著據守和不懈追求,凸顯了財政政策的力氣,也讓人解讀出支持浙江綠色開展背后的財政密碼。
【記者察看】
搶先“兩山”理論,為什么是浙江?
從浙江采訪回京后,記者腦海中不斷回旋著一個問題: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走在全國前列的為什么又是浙江?
有“仙梅”佳譽的仙居楊梅似乎為記者提供了答案。仙居楊梅是中國最為著名的楊梅品牌之一。在仙居采訪期間,楊梅憾未成熟。不過,待其20多天后成熟上市,記者經過電商下單,第二天黃昏就品味到了這一美味。
若是以前,記者徒留遺憾,仙居也難從中獲益。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疾速崛起,長期以來受制于交通運輸條件、“養在深閨”的仙居楊梅,打破時空限制,暢銷南北,還跨出了國門,暢銷和價錢低迷現象一去不返。堅持“生態立縣”,打造高端綠色楊梅品牌的仙居開端收獲綠水青山帶來的紅利。
仙居楊梅的身價倍增,折射出在理論“兩山”理論中,浙江為什么可以先行一步。
首先是全力維護好綠水青山這一最大本錢、這一最珍貴的公共產品。如記者在采訪中所理解到的,浙江財政算好久遠賬、全局賬、生態賬、民生賬和經濟賬,充沛實行職能,創新舉措,對維護生態環境給予不遺余力的支持和保證,并獲得顯著效果,為打造金山銀山奠定了堅實根底。
然后就是想方設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目前來看,主要轉化途徑一是屬于直接方式的觀光或生態農業、休閑旅游,二是屬于間接方式的文化創意、智能制造和信息經濟等。總體上說,浙江目前仍以前者為主,其開展如火如荼,后者也呈方興未艾之勢。
從經濟形態剖析,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踐是工業經濟向后工業經濟或者生態經濟的轉換,是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入革新,需求具備系統的、多方面的支持。而浙江率先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
“有錢”。浙江很長時期以來就穩居中國最富有省區的頭把交椅。此外,浙江所在的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最富庶的區域。在全國收入最高的前十個城市中,長三角就占了6個,成為浙江做大金山銀山的堅實后臺。
眾所周知,旅游,特別是以鄉村為主要目的地的休閑游,其開展需求有較高程度收入的群體作為支撐,富有的浙江和長三角無疑是國內最具備這一條件的。這里的人們收入程度大幅提升后,更注重對更好環境,對高質量、慢節拍生活的追求,即“有閑”,休閑游即是其中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方式。
除了人“有錢”,還需求良好的道路和網絡。由于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需求“帶人進來、帶貨進來”,完成人流與物流的雙向活動。四通八達、高效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網絡等支撐性根底設備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在上述方面,浙江同樣走在了全國前列,記者在浙期間對此有切身領會。關于這些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根底設備建立,浙江財政經過恰當手腕給予鼎力支持。
采訪期間,不少游客和老板通知記者,浙江近年來的道路建立突飛猛進,交通越來越便利,經過自駕或坐高鐵,車程根本都在2小時以內,同樣的路途,以前要走上一天。
據理解,浙江近年來持續施行“萬億綜合交通工程”,加快打造全省1小時交通圈,將來5年,浙江財政方案布置資金1600多億元,支持交通根底設備建立。目前,浙江11個設區市中有10個曾經開通高鐵。鄉村公路建立效果顯著。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省鄉村公路總里程打破11萬公里,鄉鎮和具備條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到達100%。
路不只要多而密,還要美,才干更好打通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通道。近年來,浙江持續推進“美麗公路”建立,提出創立100條美麗公路示范路、打造20個美麗公路示范縣等舉措。2016年,省財政下達鄉村公路建立養護補助資金15.43億元,支持完成提升美麗鄉村公路6800公里,今后還將持續支持停止提升改造,最終建成“便利、通暢、平安、綠色”的鄉村公路網。
淳安縣下姜村山清水秀,曾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村落。2014年淳楊線公路開通,從淳安縣城到下姜村的路途從3小時降到了50分鐘,游客數量開端猛增,2016年接待了超越11萬名游客,春節期間訂單以至接不過來。
將游客和鄉村銜接在一同的,除了道路,還有功用越來越強大、無所不在的互聯網和電商平臺。
據悉,浙江各市、縣城和行政村曾經完成光纖網絡全掩蓋;在全國率先展開4G網絡建立和業務應用,完成了城市、縣城、鄉鎮全掩蓋和主要行政村根本掩蓋。
2016年,浙江省共有農產品活潑網店2.53萬家;浙江網絡銷售額打破萬億元,占全國的20%左右;浙江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完成396億元,全國的這一數字為2200億元,浙江占了18%。
關于電子商務,浙江財政近年來經過電子商務開展專項資金,采取多種手腕給予了鼎力支持。2016年,省財政統籌布置5022萬元用于支持推進“淘寶特征館提升”“電子商務進萬村”和電商專業村等重點工作。
有了綠水青山以及不時完善的根底設備這兩大公共產品,剩下的就能夠交給市場這只無形之手了。在這方面,市場化水平良好的浙江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
記者在浙期間發現,維護與開展并重是浙江的重要特性。“美麗鄉村不能只花錢,還要掙錢。”這是浙江人的普遍觀念。不過,掙錢是市場和老板而不是政府的事。記者在安吉、淳安、松陽和仙居發現,不少美麗鄉村都由政府拜托社會資本停止開發和運營,私人老板創辦民宿的越來越多,目前數量曾經超越萬家,層次不時進步。
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高效完成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是記者浙江此行的突出感受之一。
隨著浙江“兩山”理論的深化,城市與鄉村、資本與資源、農業和工業正在發作美好的化學反響,生態紅利源源不時,財政則是背后促成這一反響最為重要的媒介之一。
新美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