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湖北荊州墻體廣告 清涼的晚風,帶來了遠處的蟬鳴。稻香在郊野里充滿,青蛙叫聲綿綿不絕,如同在說著豐收年。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所描述的“稻花香里說熟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情景,恰如眼前的印象。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石首市團山寺鎮,青蛙與鴨群在田間共生共長,充滿生機;彩色的稻浪隨風搖曳,湖光山色,阡陌縱橫,雞犬相聞,令人心曠神怡。
望著豐收現象,長安村6組76歲的白叟李新樹歡喜得合不攏嘴。他像往常一樣,翻開堤埂上的鴨籠,將一群鴨趕進培養再生稻的田里,死后響起鴨群的撲騰聲和片片蛙鳴。然后回到家門口與街坊聊天去了。這位老農,最近一年了解了一個詞:“鴨蛙稻”。
現在,在江漢平原,很多人都知道“蝦稻”連作,而“鴨蛙稻”仍是不為人知。可是,在石首市團山寺鎮過脈嶺、長安和牛頭山等村,已是家喻戶曉,并廣結碩果。
鴨除雜草蛙捉害蟲
團山寺鎮地貌多樣,有湖泊、河流、丘陵、梯田、平原、稻田、旱地、林地、灘涂等,生態條件極好。在開展生態農業和環境保護建造中,團山寺鎮將全鎮注冊的8個湖泊悉數回收承攬經營權,投肥養魚現象得到完全遏止,極大改進了水環境質量。
良好的生態條件,吸引了國務院開展研討中心綠色開展研討團隊的留意:湖水質量改進,構成無公害水源,為青蛙等水生(兩棲)動物的成長供給了確保。2015年11月和12月,國務院開展研討中心綠色開展研討團隊,兩次到石首市實地調研和評價,終究挑選團山寺秦克湖周邊約28平方公里閉合區域,列為團山寺鎮綠色開展示范區。
依據專家團隊主張,綠色開展示范區建造采取PPP公司化營運形式,由石首市政府與來自香港、廣州的公司簽訂協作協議,一起注資建立股份公司,詳細擔任團山寺綠色開展示范區的建造和辦理。
2016年,整個鴨蛙稻基地建造中,四生糧食協作社和長生水稻培養專業協作社一起努力,帶動長安村315戶中的170多戶(其間貧困戶27戶),培養鴨蛙再生稻2000畝;過脈嶺村353戶中的128戶(其間18戶貧困戶),培養彩色鴨蛙稻1850畝。
李新樹以為,鴨蛙稻最大的優點是,省力、省工、省投入。李新樹家有6.3畝水田,上一年推廣兩畝,本年則悉數運用了鴨蛙稻共作技能。
四生糧食培養專業協作社發起人嚴斌培養有1200畝彩色鴨蛙稻,悉數選用紫香稻、紫糯稻、紅米稻、黑米稻、余赤、玉珍香等傳統常規稻。他說,水稻移栽一周后,就將鴨群放進田里,每畝有15只到20只左右。鴨群在田間自由尋蟲、吃草,根本不需求再別的投食。鴨群在尋食過程中,還能起到活泥、保水、健苗的作用,替代了人工除草。
鴨子首要吃食稻田的雜草,盡管也能吃掉一些害蟲,但不能從根本上處理蟲災問題。而青蛙是捕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天能捕食七八百只害蟲。嚴斌說,鴨替代了人工除草,防蟲則“交給”了青蛙。村里會集建了個20畝的青蛙飼養池塘,到了需求防蟲時節,由村里會集投進。
團山寺鎮干部李有斌通知記者,僅僅靠青蛙除蟲,仍是會發生一些局部蟲災,因而,他們在實踐出產過程中,再輔之以生物防治加上周邊配套建造的性誘劑、太陽能殺蟲燈等辦法,持續為鴨蛙稻成長保駕護航。
太陽能殺蟲燈這些設備,都是一次性投入建造,資金由鎮上供給,并配套裝置。包含青蛙飼養、投進,都是免費供給給村民。全年田間無化學肥料、農藥投入,真實完成了綠色培養。
鴨蛙稻共生循環,出產原生態農產品,取得豐盛報答。上一年第十三屆武漢農博會上,四生糧食培養專業協作社出產的彩色米每市斤30元,再生稻米每市斤8元,仍求過于供。
新美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