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三月的盈江縣石梯村,春意盎然。一群人正架著“長槍短炮”,沉浸于一場拍鳥盛宴中。
村里的景頗族小伙何正中這兩天忙得不亦樂乎。“灰孔雀雉小崽出來了,想拍的各位教師,請電話聯絡。”他的一條微信朋友圈視頻,吸收來了數十個鳥類攝影喜好者。往常做了“鳥導”3年多的何正中,目前在觀鳥攝影圈已是小有名氣。
石梯村位于享有“中國犀鳥谷”之稱的云南省盈江縣。據統計,該村目前發現有鳥類400多種,幾種犀鳥、林雕鸮及灰孔雀雉等珍稀鳥類為該村獨有。
“為了防止拍鳥四處跑,擾了小動物,如今我們在村子左近修了10多個鳥類觀測點。”小何解釋,“由于村子的生態好,把它們吸收過來了。”
“你們這次一定會滿載而歸!” 見到新老朋友,小何拍著胸脯跟他們保證。簡單應酬后,他們就直奔觀測點。途中,他還會拿出筆記本,對照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標注,講述近期察看到的珍稀鳥類活動軌跡。
我國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孫曉宏對石梯村情有獨鐘。簡直每月必來光臨的他,這次帶著朋友特地來拍犀鳥。“當下正是繁衍季,各種鳥開端找對象、談戀愛,比擬活潑。”
“昨天來了10個人,今天又有11個。拍鳥的成果都還不錯。” 何正中管理著村里的2號鳥類觀測點,依照60元一個機位的價錢,短短兩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
石梯村是中緬邊境上一個以景頗族、傈僳族為主的貧窮山村,以村內千年“茶馬古道”上的石梯為名。過去,村民們靠山吃山、刀耕火種。往常,他們放下了“油鋸、斧頭、砍刀、獸夾”等“祖傳家當”,盲目投身于生態維護中,并嘗到了其中的甜頭。
據村民小組長排忠華引見,村子為了開展“拍鳥經濟”,帶動廣闊村民脫貧致富,提供了包括餐飲、住宿、導游等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效勞。
春江水暖時,村民們也迎來了創收的時節。為了拍攝到最佳畫面,攝影喜好者們一待就是好幾天。他們的吃住行成了村民們的增收渠道。不少時分,村子內外的農家樂和民俗客棧都會爆滿。
除了掙錢,村里人還肩負起了愛鳥護鳥的職責。據何正中回想,去年6月到9月,持續的降雨天氣,使得來村里拍鳥的人很少。但為了保證鳥兒順利尋食,他們還是堅持每天投食。
“觀鳥旺季的時分,鳥兒給我們大家帶來了收入。旺季可不能虧待它們。”他說,“打鳥在我們這曾經制止了,小孩放假回家,我不讓他們玩彈弓。”
春天打一只,秋天少一窩。 ”捕鳥和盜獵行為得到了制止,有效維護了現存動植物資源。看到有鳥在筑巢,村民們會等它徹底安排好了才帶人去拍鳥。
目前,村內建了40多個鳥類監測點,去年共接待觀鳥人2萬多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從原來的缺乏2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
收入從何來?村民們心里跟明鏡似的:拍鳥。可鳥為何而來?他們在生態維護中找到了答案。
排忠華引見,縣里的生態原本就好,而依據專家倡議,村民又補栽了一些深受犀鳥喜歡的果樹花種,為其提供“宜居”環境。石梯村還成立了護林隊,定期展開巡護,筑牢生態維護防線。
鳥塘遠處,灰孔雀雉帶著幼崽,呈現在鏡頭之下。開屏的公雉像是全部武裝,張牙舞爪地護著母雉和小雉。“生態工作做得好,我們的收入也能跟它們下蛋育雛一樣,越來越多。”何正中自信地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