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
湖北武漢市民艾女士經(jīng)過媒體反映,孩子就讀的光谷第一小學西校區(qū)最近讓每名高年級學生帶回三份《告家長書》,通知家長自愿為孩子報名參與到日本、新加坡等地的研學游覽活動,收費從8800元到13800元不等。高額的收費令艾女士等家長感到難以承受,但又坦言,每名孩子都曾經(jīng)曉得此事,互相之間會攀比,不報又擔憂孩子失落,因而非常尷尬。(3月19日《
武漢晚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關于中小學生來說,在具備條件的狀況下,可以有時機到國外去游學一番,的確會帶來很多益處,這也是近年來呈現(xiàn)海外研學熱的主要緣由。特別是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門發(fā)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游覽的意見》,明白了對中小學生海外研學給予引導、支持和鼓舞的態(tài)度,隨后各省市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文件、政策、計劃等等,來標準和鼓舞中小學生的海外研學活動,更是讓中小學生海外研學成為一種趨向、一種潮流。
但是站在家長的角度,本人孩子的海外研學之路卻面臨一個最大的門檻,那就是經(jīng)濟接受才能。雖然在學校下發(fā)的《告家長書》中表示海外研學活動是由學生和家長自愿報名的,并不強迫,但是關于孩子和家長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值得注重的問題,那就是在鼓舞和引導中小學生海外研學的同時,如何防止對學消費生“攀比性傷害”。
首先,不論是學校還是詳細組織研學活動的游覽社、社會機構,都不宜在學校和班級停止大張旗鼓的宣傳,而應該由教師單獨和學生家出息行聯(lián)絡,征求家長的意見,然后讓學生“悄然地走,悄然地回”,盡量低調。其次,要做好對沒有參與海外研學活動的學生的心理引導和安慰工作,不要讓他們產(chǎn)生攀比心理、自卑心情。最后,關于從海外研學歸來的學生,同樣應該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防止他們在同窗中間夸耀海外研學的閱歷等。
普通的海外研學活動,都發(fā)作在學校寒暑假期間,所以只需做好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是能夠防止“攀比性傷害”的。當然了,正如一些家長所說,中小學階段還是應該以短途周邊低價研學為主,這樣才能夠盡量讓更多孩子可以參與,也防止以上各種問題的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