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從
陜西天然博物館召開的《
陜西秦嶺恐龍遺址研討項目》專家座談會上得悉,該館在秦嶺東段商丹盆地收集的橢圓形恐龍蛋樣本屬于晚白堊世恐龍蛋新類型。
陜西天然博物館多年以來依托秦嶺地區豐厚的天然資源,深入開展科研項目,收集和修復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足跡化石、恐龍蛋化石100余件。上一年3月至本年12月,該館在秦嶺東段晚白堊紀恐龍遺址調查研討項目中,對秦嶺東段商丹盆地、山陽盆地、洛南盆地、漫川關盆地等化石點地層進行了野外調查研討。項目共收集恐龍遺址化石標本44組85個,主要包含恐龍蛋、恐龍足跡、恐龍骨骼等化石標本。經鑒定,恐龍蛋化石9組22個,主要有長形蛋和橢圓形兩種類型,包含一組4個長形蛋、一組11個長形蛋、單枚長形恐龍蛋化石3個、橢圓形恐龍蛋化石4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于橢圓形恐龍蛋的研討中,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柱動物與古人類研討實驗室測定分析,該館在商丹盆地收集的橢圓形恐龍蛋樣本屬于晚白堊世恐龍蛋新類型——商丹重壁蛋。
陜西天然博物館將充分依托秦嶺天然資源,做好科學研討,發揮保藏、展現、研討、教育功能,探究和研討天然演化和發展的過程,闡述地質、生物和氣候環境演變歷史,向
大眾展現豐厚的科研成果、倡導維護秦嶺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討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討所、
重慶天然博物館、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古生物專家學者參與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