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烹飪》在1980年創(chuàng)刊,是我國第一本具影響力專業(yè)飲食期刊。1980年包含創(chuàng)刊號在內(nèi)出了四期,1982年變?yōu)殡p月刊,1983年開始又改為月刊。
今天介紹的這本,是1983年的第一期。這期專門做了川菜特輯。從1980年創(chuàng)刊開始,《我國烹飪》常會涉及川菜。其間還有一期談到,“宮保雞丁是不是一開始就有花生?”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我國烹飪》通過考證,發(fā)現(xiàn)宮保雞丁剛開始是沒有花生米的。
馬識途的題詞
在這期川菜專輯中,凡說到的廚師和餐廳,都是當(dāng)時很有名氣的,許多到現(xiàn)在也仍然有名。
這期封面是榮樂土,是當(dāng)時一家聞名的飯館,由川菜之父藍(lán)光鑒興辦。榮樂土在上世紀(jì)80年代初期,還開到了美國,影響很大。以此作為《我國烹飪》的封面,也足以說明這個飯館的重要性。
翻開這一期《我國烹飪》,可以看到馬識途的題詞。馬識途不僅是作家,也是十分厲害的書法家。“烹飪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它不僅是物質(zhì)上滿足口福的技能,而且是精神上供人享受的藝術(shù)。”他的這段題詞1982年8月寫于
成都。
除了馬識途以外,這期還收錄了其他
四川名人的著作。比方國學(xué)大師王利器的《
四川菜在香港》,
四川烹飪專科學(xué)校老教授熊四智的《川菜菜系形成初期的歷史概述》,還有我國烹飪學(xué)校教授侯漢初《試論怎么開創(chuàng)川菜的新局面》等。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其間還有一篇文章《藍(lán)氏三兄弟與
成都榮樂土》,出自曩昔
四川一位聞名的老記者和老作家車輻,他在其間詳述了榮樂土的開展及藍(lán)氏三兄弟的故事。
/人物手刺/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jì)60年代生于
重慶酉陽。聞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我國》美食顧問、我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維護(hù)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我國烹?yún)f(xié))、我國飲食文獻(xiàn)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xiàn)在,先后在
重慶、
成都和北京創(chuàng)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全國鹽”。著有《碗里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收拾/封面新聞記者薛維睿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川菜界的大咖
這一期還刊載了“
四川名廚”為題的照片,有
成都“竟成園”廚師劉篤云、鐘順通;
成都餐廳廚師楊志和、孔道生、毛齊成;
成都榮樂土廚師曾其昌、李志道、華興昌、張松云;
重慶“會仙樓”廚師劉應(yīng)祥、陳志剛、何玉柱;
重慶“老
四川”廚師陳青云、王倫剛、凌朝云。他們都是川菜界的大咖,這些照片也因此十分寶貴。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還有一篇重要文獻(xiàn)是《川菜形象記——日本“我國名菜品味團(tuán)”》。上世紀(jì)80年代初,日本團(tuán)隊(duì)來品味我國名菜,拍攝了一套《我國名菜集錦》。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這套《我國名菜集錦》我也收集了,總共九冊,其間
四川名菜兩集、
廣東名菜兩集、
上海名菜兩集、北京名菜三集。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兩冊
四川名菜中,介紹了一些代表
四川傳統(tǒng)風(fēng)味的餐廳和菜式。比方芙蓉餐廳的干貝菜心,它是餐廳的名菜之一。這道菜是將蒸過的干貝和綠葉菜芯爆炒,其間描述這道菜“像春天原野上花草的清香”。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另一道芙蓉餐廳的“熊貓戲竹”也深受贊譽(yù),這道菜是將雞脯肉與肥膘肉分別捶茸,再用雞蛋清、香腸、火腿、蘑菇、竹筍等烹制之后,分別安上用木耳修成的耳朵及用松花蛋清做成的眼晴,即成“熊貓”。既能體現(xiàn)工藝深厚,又能代表
四川的特色,給當(dāng)時的日本人留下深入的形象。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這一期還專門收錄了徐光所寫的《熊貓戲竹》一文,說到美國健康食品
公司董事長來川訪問時,對這道菜驚嘆不已;1982年7月川菜烹飪小組赴日本講習(xí)時,一青年廚師由于講習(xí)這道菜,被封上“熊貓先生”的封號。
四川綿陽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