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
襄陽市審計局家眷院,幾名社區干部在家眷院樓道穿越。家眷院幾名老人交口稱譽:“如今的社區干部多好!成了為民效勞隊,每天上門解難題。”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湖北省“五星級示范社區”馮家巷社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任務”主題教育中,把為民效勞解難題作為工作重心,實在加強效勞
大眾才能。
社區減負:去機關化、去行政化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在飄香的丹桂掩映下,是一棟潔凈俗氣的兩層樓,它就是馮家巷社區辦公樓。
在一樓綜合效勞窗口,袁海云、龔利兩名工作人員正敏捷地給居民開具證明。馮家巷社區黨支部書記饒玉蘭說:“社區將原有的計生、民政、綜治等6個效勞窗口減少到1個綜合受理窗口。去年5到8月,該社區開具各類證明55份,而今年5到8月只要8份。”
從55份到8份,這組數據令人信服:減負!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過去,馮家巷社區和大多數社區一樣,承當了大量的行政事務,任務多,機構多,臺賬多,報表多,掛牌多,蓋章多,信息系統多,社區干部不堪重負,居民
大眾反響激烈。這利情況嚴重限制了社區自治和效勞
大眾才能。
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在暗訪社區后指出:“
襄陽要堅決改動過去的習氣,社區就是要去機關化、去行政化,把工作重心放在效勞
大眾上。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馮家巷社區共有9名工作人員,過去6個效勞窗口坐著6人,常常坐在那里聊天。這9名工作人員跟社區很多居民不熟習、不理解。
饒玉蘭說:“社區黨員干部怎樣才算守初心、擔任務?我們坐在一同展開討論。”之后,他們果斷推行“五減”:減行政事務,減證明,減臺賬,減會議,減牌子。
社區增效:為民效勞解難題
馮家巷社區在做減法的同時,努力做好加法,目的也是做好加法——社區增效。
為民效勞解難題,它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實真實在的行動。
馮家巷社區2名人員坐在綜合效勞窗口,其他7名人員將時間和精神用在為民效勞解難題上,用在社區增效上。
饒玉蘭說:“馮家巷社區機關單位多、純居民少,是典型的單位型社區。轄區內有6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有919戶3780人。我們實行‘六聯’工作機制——共駐共建‘聯營’,基層黨建‘聯席’,社區效勞‘聯做’,公益事業‘聯辦’,文化資源‘聯享’,治安維穩‘聯防’,著力打造調和穩定、安居樂業的新社區。”
馮家巷社區展開“五百”活動,即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交百家友。能夠說,他們的7名社區工作人員主要精神就是用在“五百”活動上,用在為民效勞解難題上。
他們結合社區衛生效勞站,為季度為轄區內居民免費義診。
前幾天,轄區內一房主和租房戶發作糾葛,矛盾霎時激化,社區工作人員王偉蓮和網格員立刻趕到家中調解,接著把雙方當事人請到社區來耐煩勸說,最終雙方消弭了怨氣。
轄區內80歲的居民劉明忠是一名退休教員,行動不便。社區工作人員謝榮華主動上門為他辦理了高齡補貼。
空巢老人黨桂彬,常說太孤單。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上他家聊天,送為他送書。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有些老人不會網上繳費,社區工作人員就教老人下載APP。
一件件、一樁樁,轄區內居民一五一十。居民說,馮家巷社區的干部就是為民效勞隊。
饒玉蘭說:“增效要實真實在地增,要經過一個個小事、瑣事的處理,不時提升居民
大眾的稱心度。”
社區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人們都很熟習
黃梅戲《女駙馬》。戲曲中馮素珍曾唱到:春風送暖到
襄陽…… 巡按馮益民也問道:“但不知狀元府上那里?”馮素珍曰:下官
湖北襄陽人氏。
馮素貞的家鄉就是
湖北省
襄陽市襄城區馮家巷。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前日,馮家巷社區小劇場內,當“為救李郎離家園”的
黃梅戲唱段響起時,臺下觀眾驕傲地鼓起掌來。臺上的演員全部來自馮家巷社區組建的
黃梅戲扮演藝術團——馮家巷女駙馬
黃梅戲院,這個戲院共有30余人。
記者看到,社區辦公樓有“女駙馬”陳列室,陳列有搜集來的衣飾、銅鏡等物品。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在傳承的文化浸潤下,居民幸福指數飆升。
馮家巷社區充沛應用現有的文化活動場所,精心組織愛國歌曲大家唱、周末演唱會、文化廣場月、老年秧歌隊,用安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社區陣地,豐厚
大眾文體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