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了,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10月15日,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壩鄉安南村的松樹明按下紅手印,從合作社會計手里接過1.15萬元現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2018年12月,松樹明就脫了貧,但他的勁頭不但沒減,反而越來越大,又種地又搞養殖。“家里種了5畝地,養了100多頭羊,剛才拿到的是買包谷和羊的錢。”說起過去,松樹明打開話匣,過去種地靠天吃飯,到縣城打工,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填飽肚子沒問題,可收入少,還照顧不了家。如今家門口賺錢,一年掙6萬元不是問題。
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村民們等待收購青貯飼料
記者從香格里拉城區到安南村,盡管只有70多公里,卻用了約2小時,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前行,令人頭昏目眩。基礎設施落后、生產生活條件差、產業培育難度大……安南村是三壩鄉6個貧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6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12戶。“地里種的、家里養的賣不出去,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出去打工,沒文化、沒技術,只能干臨時工,過了今天沒明天。”安南村甲溝小組的羅向東坐在包谷地邊告訴記者,窮得不敢奢望好日子。
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既要脫貧,還要過上好日子,怎么辦?“有地有牲畜,搞好產業既能讓群眾快速增收,還能鞏固脫貧成果。”安南村委會副主任羅曉杰說,2015年9月6日召開扶貧攻堅工作動員會,以黨建為龍頭,以服務群眾為突破點,帶動產業發展,建立健全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有力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近年來,安南村先后成立了種植、養殖等10余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到產業扶貧工作中,使該村產業組織化程度達到100%,覆蓋了村里所有精準扶貧戶、脫貧戶、一般農戶和周邊其他村寨。
2018年,安南村僅村集體經濟上交村委會經濟收益達5萬元,組織用工3200個,支付工資32萬元。收購青貯飼料5000噸,兌現青貯飼料資金275萬元,周邊受益農戶1300戶,其中,貧困戶受益910戶。向農戶收購1000余頭成品牛,使700余戶農戶受益,循環出欄牛560余頭,實現經濟收入600余萬元。安南村產業發展迎來“春天”。
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DSC_0475.JPG
羅向東的媳婦收割青貯飼料
“你家種的包谷除了間距太小,種子也不行,產量不會太高。”香格里拉市高原雪山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龍曉峰說完,立即跑向旁邊的包谷地拔出一棵拿給羅向東,“這是專用的包谷青貯飼料種子種出來的,每畝產值可以到4000元,你家1畝地至少還可以增收1000元。”龍曉峰說,與群眾合作模式主要有土地流轉、務工、訂單收購、成品牛回收等方式,今年免費向農戶發放了2500多畝燕麥、包谷種子,預計收購1.5萬噸,每噸保底收購價400元,按畝產8噸計算,每畝可收入3200元,直接受益農戶近2600戶。
龍曉峰發展循環
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種養業,對包谷燕麥連桿一起回收,加工成利于保存、營養價值高的牲畜青貯飼料,既避免了農作物秸稈廢棄或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解決了秋冬季節牲畜飼料短缺問題。龍曉峰說:“我是一名黨員,帶領群眾奔向好日子是每一個黨員的責任和義務,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2020年,計劃青貯飼料增至5萬噸,增加農民收入20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