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家庭長大,醫學世家出身,在新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成長,終身的信仰便是協助別人,貢獻自己。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當得知我國每年有100多萬患者等待著器官移植來救命,而
襄陽,每年僅有200多名志愿者簽署器官捐贈協議時,他們坐不住了。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經過多方打聽,同在
襄陽市第一人民
醫院作業的蔣琦、宋秀玲配偶,帶領一家11人于2018年7月1日,一同簽定了器官捐贈協議。這一日,也是中國共產黨97歲的生日。“以這種方式為‘七一’獻禮,了卻了咱們這一我們人多年的愿望,因為咱們11人中有6人都是黨員。”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生命的價值在于貢獻!”
42歲的蔣琦是
襄陽市第一人民
醫院西區手術室副主任,他的外公叫柴梁,1928年出生,第二軍醫大學畢業,1947年參軍入伍后就參加了遼沈戰役,隨后隨軍南下,一向在部隊從醫。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柴梁育有5位子女,老邁柴繼紅也便是蔣琦的母親,本年現已71歲了,除此之外,還有老二柴有建一家,老三柴繼軍一家,老五柴繼英都參加到了此次器官捐贈協議簽定中。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父親從軍為醫,終身感念黨恩,餞別‘醫者仁心’的許諾,從小對咱們子女的教育都是: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多講貢獻,少談討取。”柴繼紅說,正是由于父親家教甚嚴,柴家兄妹在各自崗位上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講貢獻的教育理念,促使一家人從小就有著激烈的回報別人、貢獻社會的意識。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早在七八年前的一個清明節,柴家人聚在一同為父親柴梁掃墓的時分,我們也順勢談到了存亡:“不管生前再光輝,死后也便是一捧塵土,要是這樣的話,還不如把咱們身體里能留的器官都捐贈出去,協助需求協助的人,也算是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些延續。”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柴繼紅的提議幾乎立即就得到了柴家這個我們庭的認可,我們就開端托付在
醫院作業的蔣琦打聽捐贈事宜。可那個時分,器官捐贈還不被社會
大眾所了解,蔣琦經過
醫療界的熟人咨詢至
武漢、
十堰等地相關組織,但出于“生于斯長于斯”的考量,我們仍然想從本地完成這個愿望。而其時,
襄陽還沒有任何組織能夠接受器官捐贈,就這樣,這個提議幾乎每年都被提起,但又一向沒有執行下來。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2018年4月,柴繼紅迎來自己70大壽,步入古稀之年,她捐贈器官的愿望越來越激烈,于是,老太太又開端督促蔣琦打聽相關組織,最終于本年6月份執行。柴繼紅聞聽此事后,高興地說:那就定在黨的生日那天獻上這份禮物吧!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本年7月1日,
襄陽市紅十字會得知柴家人的愿望后,專門安排了作業人員上門服務。柴繼紅和老伴蔣克昌及兒子蔣琦一家三口,加上兄弟姐妹和其家人,共11人在器官捐贈協議上簽名,并摁下鮮紅的手印,這意味著,柴繼紅一我們11人正式成為器官捐贈志愿者。“人固有一死,死后把有用的器官捐贈出去,救人一命,自己的生命才有價值!”柴繼紅說。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協助別人是一種幸福!”
“咱們11個人來簽署器官捐贈協議,都是自發的!”柴繼紅說,捐贈的前一天,完全本著自愿的準則,她僅僅是在我們庭的群里發了一條短信:明天有紅十字會作業人員上門辦理器官捐贈手續,有樂意參加的,上午到家中調集。“其實我也沒想到,家里這么多人積極響應,都來了。”
我們不謀而合地選擇了器官捐贈這一義舉,不是偶爾,而是必然。這與這個我們庭平常就助人為樂的善舉分不開。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柴繼紅的老伴蔣克昌也是
襄陽市第一人民
醫院的一名退休醫師,從醫幾十年,曾于1995年加入首批援藏
醫療隊,親手創建了瓊結縣人民
醫院的手術室和心電圖室。1999年,他又自動參加
湖北省援非部隊趕赴阿爾及利亞,在救死扶傷的同時,協助當地進步
醫療技術水平。蔣克昌說,看到剛出生的寶寶因缺氧窒息時,他都會沖上前去協助吹一口氣,讓寶寶化險為夷。這個時分,蔣克昌總是涌動著對生命的敬畏,也常常感嘆:一個小小的舉手之勞就能救一條命,在別人需求協助的時分就協助一把吧!協助別人便是一種幸福!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柴繼紅的妹夫靖其林,則是漢江義務救護隊的一員,一年365天都和隊友一同守護在漢江邊,為生命保駕護航。每年夏季,是漢江游水的高峰季,也是靖其林最忙碌的時分,最多的一天他曾經救下好幾個人。而經常救人,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存亡就在一瞬間,每年會看到許多被救起后無法重生的溺水者,關于這些逝去的生命來說,如果能馬上進行器官捐贈,逝去的生命豈不是馬上得到了重生,對社會有了更大的價值?基于此,靖其林也毫不猶豫地簽署了器官捐贈協議。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柴繼紅的弟弟柴有建作為退伍軍人,想法則更簡略:父親柴梁是因心梗去世的,2011年,柴有建也感覺心臟不舒服,他認為自己的心臟病有可能是父親遺傳的。所以,柴有建決議把身體全部捐贈出去,能用的器官都用,心臟若不能用,能夠作為標本用于醫學研討,讓醫生們查清楚發病原因,找出解決辦法,造福更多的心臟病患者。
湖北襄陽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