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黃昏,
南昌市新建區沿海麗水佳園小區內,幾只漂泊狗亂竄,見有人靠近,不停狂吠。記者連續多日在
南昌街頭和小區走訪,均發現有相似場景,漂泊狗給市民生活帶來平安隱患。
據理解,一個多月前,
南昌曾發作一同嚴重的漂泊狗傷人事情。3月2日一早,
南昌市民孔女士在紅谷灘新區秋水廣場左近的沙洲上,遭遇了一大群漂泊狗的圍攻,全身多處受傷,孔女士為逃生只好跳進水中,并撥打了110報警。隨后,體無完膚的孔女士被送往
醫院救治。醫生引見,孔女士被狗咬傷20多處,受傷狀況十分嚴重。令人吃驚的是,兩天后,又有人在江洲上被狗咬傷。
南昌市
公安局水上分局大橋派出所民正告訴記者,事發時,贛江水位很低,江洲浮出,一群漂泊狗在此“安家”。“為防止再傷人,警方抓到了8只漂泊狗送往特地的收留機構。”經辦民警稱,警方已在江邊立了一塊警示牌,提示市民多加當心。
這么多漂泊狗是怎樣來的呢?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棄養是形成漂泊狗的主要緣由。
南昌市暫時犬只留檢所工作人員劉先生通知記者,去年全市有2000多只狗被送到留檢所,全都是漂泊狗。“
南昌市各個縣區捕狗隊將抓捕的漂泊狗送到留檢所,我們逐一注銷造冊,可以找到主人的,通知對方領走。找不到主人的,也能夠由市民辦理相關手續后停止領養,或者送往收養所。”劉先生說。
4月8日,記者在
南昌小動物協會安義基地看到,基地內有各品種型250多只狗。
南昌小動物維護協會會長李盼引見:“這些大局部是漂泊狗,在城區被抓捕后,找不到主人也無人認養,只好送到這里來。不過,由于經費主要靠各方捐助,缺口很大,目前基地的運營面臨窘境。”
城市之中漂泊狗問題如何處理?
記者理解到,為了標準養犬管理,2016年7月1日,《
南昌市養犬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其中針對漂泊狗的收留和領養都有明白規則:設立犬只收留場所,裝備無害化處置設備,歸入本市公共設備建立體系;犬只收留場所由
公安機關管理,擔任接納、檢驗和處置無主、棄養、扣押、沒收的犬只;在犬只收留場所之外,
公安機關能夠拜托社會組織或者專業機構接納、檢驗和處置無主、棄養、扣押、沒收的犬只,并對其停止監視。
但在實踐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南昌市社會公益組織人士簡格民以為,要樹立政府主導、社會組織輔助、公眾參與的多元化城市漂泊犬盡管理形式。“收容漂泊犬的民間機構是政府相關部門的有益補充,但面臨著很多艱難,要加大對
南昌小動物維護協會這類民間組織的支持,依托社會組織處理城市漂泊狗管理問題,職能部門能夠經過提供犬只收留場地或者相關物資,以及政府購置效勞的方式來完成。”簡格民說。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廖曉明以為,要完善相關法規,對隨意遺棄寵物者停止處分,從源頭上加大管理。還要經過智能化、信息化的手腕,增強對犬只的精準管理,減少漂泊狗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