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牟縣森林
公安局民警在村民的大棚里捕獲一只“不速之客”--貉,并及時送到了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當天,民警馬凱、宋紅杰在韓寺鎮大李莊村巡查,一位
大眾報警稱在蔬菜大棚里發現一只像狐貍的動物,懇求救助,民警接警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民警查看后發現,這只動物嘴巴尖尖的、眼睛圓圓的、身體毛茸茸的,狐貍不像狐貍,狗又不像狗,仿佛又比浣熊的個頭大,大家從沒有見過。或許是遭到人多的驚嚇,也可能是長時間沒有進食,這只動物看起來有點虛弱和哆嗦。于是,民警立刻將其帶回單位,買來火腿腸當心喂食。
經過與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聯絡識別,肯定該動物學名叫貉子,著名的“半斤八兩”的“貉”,外形像狐,屬于國度“三有”維護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主要散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域,多棲息于河流、草原和靠近河流、溪流、湖泊的草原地帶和叢林中,取食小鳥、魚、蛙、蛇、昆蟲等,也食漿果等植物性飼料,白晝普通藏匿于洞穴中,夜間會出來活動,所以人們很少見到它。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通知記者,由于貉子的皮毛質量比擬好,近年來有不少人捕捉或者大量飼養貉子,扒皮作皮草運用,幸而發現的及時,不然這只貉子的命運還不曉得會怎樣樣。目前,民警已將這只貉平安送到野生動物救護站寄養。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為阻斷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的傳染源和傳染途徑,中牟縣林業局、縣森林
公安局全面制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買賣行為,清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維護生物平安和生態平安。
中牟縣森林
公安局局長蔡群成特別提示廣闊
大眾:“隨著中牟縣生態環境維護宣傳力度的不時增強,維護野生動物、共建調和生態已逐步成為全縣人民的盲目認識,并構成了人人參與、積極參與的良好社會氣氛。在今后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各類受傷、被困等野生動物,請及時向林業或森林
公安報警,我們將及時停止救助。”
據理解,今年春節以來,中牟縣林業和森林
公安部門或經過巡查發現、或
大眾告發線索,共救助包括長耳鸮、錦雞等國度二級維護動物在內的野生動物14只,放生2只。
近年來,中牟縣把生態文化建立和生態環境維護提升到史無前例的戰略高度,經過多種方式向廣闊
大眾宣傳維護野生動物的意義和獵捕、運營、應用、食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危害,實在進步了
大眾的維護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