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年歷按天干地支排序,2020農歷年為庚子鼠年,而中醫養生十分考究四時和時辰。有句古話常說:順應四時,有益安康。
傳說夜深人靜,子時鼠出沒。
現代研討發現,人類普通睡眠時間以晚上9-10點至早上5-6點為正常睡眠時間,一夜睡7-8小時,不得少于5-6小時,而子時11點-1點,是人類睡眠最佳黃金時間段。
早在兩千年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金匱真行動》記載: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傍晚,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可見,人體的陰陽消長與自然界的陰陽消長和時辰親密相關。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 ,氣以壯膽,十一藏府皆取決于膽。23點至1點為子時,膽經最旺。人在睡眠中養蓄膽氣,假如不睡覺就會耗費膽氣,嚴重者呈現“怯癥”,即是抑郁癥。人在子時前入睡,膽方能完成代謝。 若子時前不入睡,便會氣色青白。子時是陰陽交接的時辰,也是人類最佳睡眠時間段。只要尊重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才干契合人類的生理規律,才干身體安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長期以來人類順應環境的結果,熬夜則會損傷身體安康。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前者在拂曉前分泌,具有促進人體糖類代謝、保證肌肉發育的功用;后者在入睡前方才產生,既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也能延緩中老年人衰老。故一天中睡眠最佳時間是晚上10時到清晨6時。長期熬夜的人,皮膚受損也會十分嚴重,皮膚休息最好的時間就是在晚上,假如晚睡會增加皮膚的擔負,惹起一系列的皮膚問題,膚色暗淡,起痘;熬夜者喜歡吃夜宵,夜晚進食不但會使人難以入睡,還會白晝食欲不振,形成營養不平衡,誘發瘦削;晚睡、熬夜,白晝肉體不振,以至肉體恍惚、記憶力降落等等。由此可見,熬夜傷身,疾病叢生。
而晚睡、熬夜的人常自以為,吃夜宵能放松白晝積累的壓力,促進人際交往,但背后卻躲藏著極大的安康風險。中醫以為,“胃不和則臥不安”。晚上十點后,應該抑制本人不再吃夜宵了,許多人晚上吃夜宵的緣由都在于晚飯吃得太早或者較少,假如不得不晚點睡的話,能夠恰當將晚飯時間調后一些。
往常人們常呈現不正確認知,如熬夜后晝補,夜深人靜,做事有靈感等,其實這些皆不宜。我們倡導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順應四時,有益安康。人類離不開自然環境,也離不開社會環境,人類必需尊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才干生存得好。人必需尊重它的自有的特性和規律,改造它是有限的。所以說,人類必需首先順應它,在順應中不時進步,這才是人類生存之道。
熬夜晚睡,弊多利少,子時前入睡,有益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