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小區坐落前進區平緩大街橋南社區,建成于1985年,占地2.3萬平方米,共有11棟居民樓,517戶1265名居民。中房小區原來是家喻戶曉的“凌亂差”小區,常年處于半棄管狀況。樓房老舊、院內雜草叢生,背街巷角凌亂、泊車紊亂,私占綠地、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隨處可見,樓道內小廣告遍及、日子廢物成堆,裝飾隨意、拆改無人辦理,下水管道脫節的住戶把日子污水直接排放到了小區里,因物業辦理引發的膠葛和信訪經常發生。


期盼已久的改變
本年3月以來,前進區捉住“五城同創”和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利關鍵,以社區網格化服務辦理為抓手,依托“1+5+N”辦理模式,以專職網格員為支點,用好公安民警、法律工作者、綜合執法隊員、區直機關干部、區人大代表“5”支專業力氣,廣泛建議樓棟長、在職黨員、政協委員、社區居民等“N”名志愿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專項管理,集中清理私占花壇綠地44處2800平方米,撤消違章建筑22處,清理違建牌子11個,鏟除小廣告493處,清運殘土廢物221車。


我們的小區像花園
道路曉暢有序、環境潔凈整齊、休閑設備完備、車輛按位停放,新裁樹木已經泛綠,花壇里的小草正在萌發……,中房小區面目一新,成為前進區“美麗文明宜居演示小區”的樣板。
小區中有一條無名巷,改造后居民們起名為民樂巷。“寓居環境得改進了,房價至少能漲1000元,能不樂嘛。”“真沒想到這三十多年的老小區還能變成這樣,政府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我不搬走,就在這住了。”看著潔凈整齊的樓道院子和嶄新的設備,居民們的臉上無不洋溢著笑臉。
共建共治同享
“我們自己的家鄉,也要自己建造,做些力所能及的。”居民張先生帶動幾位鄰居一起參與小區改造。通過建議居民投工投勞、企業資助支撐、政府“以獎代補”等方法,完成了樓道美化亮化、院子硬鋪裝,安裝了路燈、休閑椅,補齊了小區基礎設備短板。廢物分類、公示欄、彩繪墻和彩繪井蓋,提升了小區日子質量。這個終年處于半棄管狀況的“凌亂差”老舊小區變身為“美麗文明宜居演示小區”。



“棄管樓”變“齊管樓”
“我們要在長效辦理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專兼職網格員、院子長、單元長、樓棟長作用,建立網格黨支部、赤色業委會,還權賦能居民自治,變“棄管樓”為“齊管樓”,讓群眾寓居更加舒適、日子更加美好。”前進區平緩大街相關負責人說。 黑龍江佳木斯墻體廣告制作
前進區結合“五城同創”,在全區展開“雙演示雙評比”活動,將創建10個“美麗文明宜居演示小區”和10條“文明演示街路”,評選“最美網格員”和“文明市民”,帶動人居環境和市民文明程度全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