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商丘歷史長久,約有5000年文化史。據史載,商族始祖契(xie)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遷移,后人便稱商族人寓居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樹立商朝,初都南毫(今商丘虞城谷熟鎮);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殷商后嗣微子啟于商,稱宋國,都宋城(今商丘古城);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稱梁國,屬豫州;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稱梁郡;隋唐時期稱宋州;后唐改稱歸德郡;宋景德年間稱應天府,為宋朝陪都;金承安五年改稱歸德府,元、明、清襲之;民國十八年(1928年)起,稱商丘。新中國成立后建商丘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域,1997年6月撤地設市。商丘是火文化的發源地,“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此創造了人工取火,完畢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期,開拓了人類認識自然、應用自然的新紀元,商丘市睢陽區被命名為為“中國火文化之鄉”;“五帝”之一的帝嚳(ku)之子閼(e)伯在此觀星紀時、掌管火種。商丘是商部族的來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文化的降生地。商祖王亥服牛馴馬以利天下,創始了華夏貿易的先河,商丘被史學家稱為“商之源”。“商品、商業、商人發源于商丘”的史實已被編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
商丘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沉。早在遠古時期,燧人氏、葛天氏、高辛氏就在這里養精蓄銳,留下了諸多歷史遺址。商湯滅夏,樹立商朝,在商丘建都。周武王伐紂以后封微子啟于商丘,樹立宋國。宋國是名不虛傳的圣哲之鄉,諸子百家中的儒、道、名三大家的開創人和代表人物孔子、老子、莊周、惠施多是宋國人。秦朝末年,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永城成為漢興之地。商丘為漢朝梁國之都,梁孝王筑梁園三百里,廣納天下賢士,梁國文人發明了文壇輝煌,譜寫了漢梁文化的輝煌篇章。唐朝大詩人李白曾“一朝去京闕,十載客梁園”。北魏時期,花木蘭代父參軍,傳播為千古佳話,成為“巾幗英雄”的模范。在宋代,商丘成為北宋陪都,應天書院居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發明了教育史上的奇觀,以范仲淹為代表的應天文化綻放出絢麗之花。明代人才輩出,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沈鯉、宋纁、李天馥、李如華)”之說。同時,這里還走出了哲學家、思想家、文藝理論家、吏部左待郎呂坤,管理黃河的工部侍郎楊東明和收復失地、抗擊倭寇、管理海疆的戰略家、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袁可立,他們的思想及著作都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清代出了河洛大儒、修《明史》的歷史學家文正公湯斌,以宋犖、侯方域為代表的雪苑文化風行一時。
商丘是中華民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宋、戴、孔、葛、牛、莊等18個大姓發源于此。商丘是中國旅游發源地和中國景區文化發源地,全市有市級以上文物維護單位200余處,景點3000處,其中,國度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4個。商丘古城是全國保管較為完好的古城之一,1986年被命名為國度歷史文化名城。大運河通濟渠商丘南關段和夏邑濟陽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永城芒碭山大型漢梁王陵墓群出土的金縷玉衣,被評為1991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漢墓壁畫被專家譽為“敦煌前的敦煌”。商丘還是一個具有榮耀傳統的反動老區,是準海戰役前期指揮中心和降生地及策源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彭雪等無產階級反動家在此留下光芒腳印。毛澤東、劉少奇、江澤民、胡錦濤、朱镕基等黨和國度指導人曾來這里視察。河南商丘墻體廣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