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隨著吊車的一聲轟鳴,位于延慶區張山營鎮的冬奧森林公園正式啟動了冬奧賽區樹木移植工作,一棵胸徑13厘米的暴馬丁香首先入駐了它在冬奧森林公園的新家。
據理解,本次移植樹木來自于冬奧賽區樹木假植區。本次移樹工作作為公園內遷地植物園建立的重要內容,將對假植區的喬灌木停止移植,將移植暴馬丁香、核桃楸、大葉白蠟等多個種類,本月底前將完成移植工作。
據張山營鎮冬奧森林公園建立項目擔任人鎮黨委副書記張奕賢引見,冬奧森林公園自2019年4月啟動建立以來,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的60%,估計今年國慶前冬奧森林公園將全部完工。屆時,這里不但將成為張山營鎮冬奧冰雪休閑小鎮建立的重要節點喜迎游客及周邊民眾休憩,玩耍,同時,也將作為重要冬奧遺產得以保存。
據引見,為了保證移植樹木存活,在冬奧延慶賽區樹木移植過程中,施工單位在北林大專家團隊技術支持下,依據移植樹木種類、體量實踐,采取了加大根系發掘面積,包裹樹干、修剪樹冠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了移植樹木損傷,順利完成了核桃楸、大果榆、暴馬丁香、大葉白蠟、元寶楓、蒙古櫟等22種冬奧賽區喬灌木的移植工作。在移植完成后,采取施用生根粉、加掛營養液等方式確保了移植樹木的成活率,經歷收,移植成活率到達了90.72%。
“延慶冬奧森林公園建立重點是盤繞‘綠色辦奧’理念,將遷地維護作為生態補償的方式與措施根植于公園當中。公園建成后,將成為‘遷地維護’理念的重要踐行地,同時也將成為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現‘綠色辦奧’理念的重要名片。”冬奧延慶賽區移植樹木技術支持單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師吳丹子表示。
2017年,在冬奧延慶賽區工程全面啟動之前,延慶區政府全面落實了“綠色辦奧”理念,肯定了建立冬奧森林公園、并對冬奧賽區樹木停止移植的工作思緒。在北京林業大學專家團隊完成樹草本底調查工作根底上,延慶區分離冬奧賽區各類喬灌木實踐生存環境需求,在張山營鎮轄區內選擇了合適移植地塊,采取同海拔平行移植與下山異地移植相分離的兩種方式,落實了遷地維護工作,合計完成同海拔平行移植746株,下山異地移植24000余株,其中假植區762株,移植維護基地23510株。同時,完成了“一樹一檔”臺賬建立,為6492株成樹制造了身份系統。用
手機掃描移植樹木上的二維碼,該樹木所屬科目、樹齡、移植過程視頻、原高程位置、現高程位置等信息逐個呈現,樹木管理信息化程度大幅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