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綠色染遍了
耒陽市龍塘鎮的一座座茶山,一片片的茶葉托起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夢,給這座“茶香小鎮”注入了開展新生機。
5月7日,剛過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春茶時間,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里采茶工作還停不下來。早上7點30分,江頭村3組脫貧戶王華秀和其他采茶工們曾經在茶園里繁忙起來了。迎著晨曦,翠綠的茶葉擠滿了枝頭,采茶工們穿越在茶壟間繁忙勞作,歉收的喜悅裝滿了他們的竹籃。
當初,王華秀的丈夫因病致貧,她也只能在家種種地,照顧家里。2018年,王華秀和丈夫都在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的茶園里找到了工作,能在“家門口”做力所才能的工作,夫妻倆特別稱心。在茶園里學習了種茶技術,王華秀還拿了些茶苗回家種,她喜滋滋地通知記者:“我家如今也種了7、8畝茶葉,長勢不錯,還加上在茶園的工資,我們夫妻倆年收入也有3萬多塊了。”
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董事長劉海堅曾經是個“煤老板”,自2008年響應
耒陽市委、市政府經濟轉型的號召,決計回到家鄉重振江頭茶葉品牌雄風。“種茶原本就是龍塘鎮的傳統農業產業,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種茶,只是不斷沒有構成范圍,那時分茶葉不值錢,像賣小菜一樣。”劉海堅通知記者,近年來,隨著
耒陽市出臺了系列有關茶葉種植獎補政策,并成立了江頭貢茶協會,對制茶工藝、茶葉質量停止規范化管理,并對茶葉停止評級、定價,進一步進步了江頭貢茶品牌知名度,促進全鎮茶產業向高規范、
現代化開展。
目前,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建有3500多畝的茶園,茶葉年產量可達10萬斤左右,茶葉產值到達2000余萬元。同時,該企業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200多個,還向村民、貧窮戶免費提供茶苗、種植技術,并將茶青原價收買。隨著茶園基地范圍的增加和茶園景觀的構成,加上基地自然天成的山水風光,該企業規劃晉級產業鏈,推進三產交融,開展休閑農業,為脫貧致富開拓了新的途徑。
記者理解到,龍塘鎮像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一樣經過工商注冊的茶葉加工企業有1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
衡陽市級龍頭企業4家,500畝以上茶園有16個,種茶農戶達6000余戶,產區茶園面積近2萬畝,年產茶520噸,全鎮茶產業年產值打破億元。全鎮茶企全年可提供870個就業崗位,其中讓430名貧窮戶完成“家門口”就業。
耒陽市龍塘鎮人大主席羅小從引見,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龍塘鎮以建立示范農業產業強鎮為契機,以江頭貢茶為農產業開展龍頭,做實茶園茶葉種植環節,有效推進當地農業產業開展。同時,讓茶產業成為了率領貧窮
大眾脫貧的生力軍,經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等措施帶動,讓全鎮289戶、725人貧窮戶完成脫貧致富。下階段,該鎮將做新茶旅分離文章,持續發掘茶文化中的亮點,著力打造集消費、培訓、休閑、文娛、旅游、養生于一體的三產交融特征小鎮。
“貢茶就是最好的茶,我們要把貢茶引薦給更多的人!”看著滿眼的綠色,王華秀驕傲地引見說:“我們村里越來越多的人開端種茶,村子里綠色越來越多了,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多虧了政府,多虧了江頭貢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妙!”
新美
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