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樟樹市經樓鎮中林村茂林村小組一家農戶的屋檐下,雙腿肢體一級殘疾的盧義娥開端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課”——用毛線鉤織鞋子。盧義娥純熟地飛針引線,一只帶有“不祥如意”圖案的毛線鞋,在她的手中漸漸成形。
今年54歲的盧義娥,因患小兒麻木癥而招致肢體一級殘疾。38年前,她和吳細艷結婚。丈夫患了慢性支氣管炎,夫妻倆結婚20多年后才生育一子。
“原本我們夫妻倆身體就不好,生活不斷很艱辛,兒子出生后日子更難了。是黨的好政策,重燃了我們全家生活的希望。”盧義娥說,2014年她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窮戶,結對幫扶干部經常上門噓寒問暖,協助制定脫貧方案,落實各項社會保證兜底政策。“20多年前我就會用毛線鉤織鞋子,那時鉤織的鞋子只夠全家人穿。被列為建檔立卡貧窮戶后,幫扶干部曉得我有這一技藝,鼓舞我重操舊業。從那時開端,我每年鉤織的鞋子超越100雙。”盧義娥驕傲地說。鞋子鉤織好后,盧義娥拿到集鎮市場去賣,有時碰到周邊村莊有辦喜事的人家,也會到她這里批量買鞋。
“其適用毛線鉤織鞋子很辛勞,如今很少有人會用手工去鉤織鞋子,但手工鉤織的鞋子質量好。剛開端鉤織鞋時,手掌經常被打底的絲線勒出血泡,疼痛難忍,往常手掌起了厚厚的一層老繭。”為便于到集鎮上賣鞋,2018年,盧義娥買了一輛電動車。從此每個趕集日,集鎮市場都有她賣鞋的身影。
盧義娥說:“總不能光靠政府的救助,也應該自強自立。我一年賣鞋的收入近4000元。”她還通知記者,去年加上低保、殘疾補助和鉤織鞋子等收入,全家年收入達2.2萬余元,順利脫貧。
新美
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