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沉香,一片萬錢,冠絕天下。”在《本草綱目》中,明代名醫李時珍曾這樣盛贊海南沉香。
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優質沉香產地,海南一直高度重視沉香產業發展。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在新時代的市場需求下,我省科研單位及企業探索將沉香產業與文旅開發、健康產業、扶貧助農等領域融合,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和省林業部門的指導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生物所)的沉香研究團隊,圍繞沉香新品種選育、市場標準規范、產品研發等方向展開攻關。
經過十余年的研究,科研人員總結了快速有效的沉香品質鑒定方法,選育了優良沉香樹種,參與制定沉香行業的國家標準,還將研究成果轉化市場,助力海南企業推出精油、面膜、眼罩、香薰、香水等30多款沉香周邊產品,填補了沉香市場深加工產品的空缺,推動海南沉香產業的升級。
中國熱科院生物所牽手企業研發沉香眼罩、沉香面膜等多款沉香周邊產品。 (本稿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破解沉香“身份密碼”
研究團隊發現香氣關鍵成分,建立沉香鑒定和質量等級地方標準說起沉香,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價值不菲的沉香文玩、沉香收藏品。以往,人們多是通過“看、聞、摸、燒”等傳統方法來鑒定沉香。
“市面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沉香太多了,用傳統方法,一般人真的很難判斷出來。”中國熱科院生物所沉香研究團隊成員黃圣卓博士說,這就導致有人花了大價錢,買到的卻是假香或以次充好的香。
為了科學鑒定沉香,科研人員一直在思考:究竟哪些成分構成了沉香這高雅獨特的香氣?
近日,在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實驗室,海南日報記者見到了科學鑒定沉香的過程。
研究人員拿起一塊結香的木材,用特制小刀仔細刮下木材上的黑色油脂,將其與酒精一同裝入試管,放入超聲提取儀加速有效成分的析出。然后,研究人員又把試管放入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沒過多久便生成一份特別的圖譜。
“簡單來說,圖譜就是這塊香料的‘身份密碼’。”黃圣卓說,他們把該圖譜與團隊搭建的沉香特征性成分質譜數據庫一對比,就能判斷這塊香料是不是沉香,“經過鑒定,剛檢測的香料確是沉香,送來做鑒定的單位可以安心了!”
能夠成功鑒定沉香的真偽,是因為科研人員找到了關鍵的“鑰匙”。“我們研究發現,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兩類化合物,是鑒定沉香的關鍵成分,它們在不同沉香資源樣品中有不同的分布規律。”黃圣卓介紹,科研人員通過研究這兩類化合物,揭開沉香的神秘面紗,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科學鑒定其“真實身份”,“之所以說上述香料是真的沉香,正是因為圖譜顯示,它含有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兩類化合物。”
黃圣卓舉例,高品質沉香(奇楠)中,兩個色酮類成分的相對含量之和在37.3%到84.71%,而普通品質的沉香中,這兩個色酮類成分相對含量僅為0.16%到13.3%。
為了找到不同基源植物、不同品質沉香中特征性成分的種類和含量分布規律,從2005年開始,中國熱科院生物所研究員戴好富帶領他的沉香研究團隊,花了近15年時間,從沉香中分離鑒定出150個新化合物,總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沉香品質鑒定方法,并建立了沉香特征性成分質譜數據庫。
2017年,在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指導下,戴好富團隊編寫了海南省的《沉香鑒定》和《沉香質量等級》標準,這也是全國首次由政府部門組織制定并發布的沉香鑒定、質量等級地方標準。后來,戴好富團隊還參與制定了沉香行業的國家標準,為沉香市場規范發展提供了依據。
有了核心技術支撐,慕名來找中國熱科院生物所沉香研究團隊鑒定沉香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記得一次,海口市
公安局龍華分局偵破一起盜竊案,查獲疑似沉香一塊,失主聲稱花費380萬元購得。”戴好富說,對盜竊案中的沉香,
公安部門也是難辨真假,“經鑒定,案中的沉香為假沉香,我們出具了鑒定報告,為
公安部門的量刑提供了科學支撐。”
截至目前,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已為政府機構、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行業協會、企業及個人進行了1000多次沉香真偽和品質鑒定,一般1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一份沉香的檢測和鑒定。
培育良種滿足多樣需求
沉香整樹結香法獲國家發明專利,在海南等地以及東南亞多國成功推廣沉香向來都是種香易,結香難。優良的沉香品種,是沉香產業發展的基礎。當前海南大約種有12.3萬畝沉香,以白木香為主要品種。
“沉香從種植、結香、采香到產生收益,大約需要8年到10年時間,這無疑會影響香農的生產積極性。”戴好富介紹,市場上,有的沉香作為藥材使用,有的作為香料使用,不同使用需求對品種要求不一樣,“我們要培育不同的品種,滿足市場需求。”
在中國熱科院生物所沉香研究團隊中,主要負責沉香品種選育的曾軍博士說:“朝著易產香、產量高、品質好的目標,近年來,我們陸續選育出‘熱科1號沉香’和‘熱科2號沉香’兩個優良品種。”
其中,“熱科1號沉香”有效成分更多。“它所產沉香的特征性成分含量比普通白木香樹高,色酮類成分平均為普通白木香的4.6倍。”曾軍表示,2016年底,“熱科1號沉香”通過海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獲得“林木良種證”。
而“熱科2號沉香”結香時間更短。“‘熱科2號沉香’結香時間可以縮短至3到4年,大約5年就能產生收益。”曾軍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和中國農業科學院
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合作發布了白木香基因組精細圖譜,不僅從基因組學角度解釋了沉香結香機制和香味基因及樹種的進化過程,為白木香這一沉香的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有了好品種,還得有好的結香技術,沉香才能有更高的市場價值。
說起來,健康的沉香樹木頭其實是白色的,是不結香的,結香的方法就是讓樹“受傷”。“沉香樹在經受了人為和自然的刺激后,傷口會滲出汁液,凝結為樹脂,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化,等到白色的木質逐漸變為黃褐色和黑褐色的含有油脂的木材,就形成了沉香。”戴好富介紹道。
“自然結香生成的沉香品質固然好,但雷劈、蟲蛀、刀砍等自然結香的過程太過漫長。”戴好富說,既然微生物感染也是自然結香的一種,我們就在思考,是否可以發明一種時間相對短、品質相對好的結香方法。
歷經9年的摸索,科研人員利用逆境脅迫/微生物轉化的結香機理,將一種結香劑以‘打點滴’的方式注入白木香樹中,激活白木香樹中的關鍵合成酶,促進沉香物質的形成。“簡單地說,這種方法,就是讓沉香樹在不那么‘舒適’的狀態下,結合微生物轉化作用,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結出好香。”戴好富進一步介紹,“此法結香后,我們可以得到一株完整的樹形沉香。”
這就是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的“沉香整樹結香法”。經統計,整樹結香法已在海南等地,以及老撾、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多個國家成功推廣,累計結香16萬株,新增沉香樹種植面積50萬畝。
加快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30多款沉香伴手禮走進
大眾消費市場,打響海南沉香品牌沉香在藥用、香料、文化方面擁有巨大的市場價值。但我省對沉香的開發多停留在傳統層面,沉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缺少創新動力,相關產業發展潛力有待挖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南沉香產業發展。今年4月,省政府專門召開研究部署推進沉香產業發展工作的專題會議,提出暢通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要千方百計擴大農民受益面,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種植方式,創新商業模式,拓寬農民獲益渠道,推動業態融合,結合“百鎮千村”、農旅深度融合開發沉香文化領域產業,把沉香培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樹。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漢董曾說,除了是天然的香料外,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沉香還有治療胃痛、止喘、鎮靜安神等許多藥用功效。
“我們想為沉香產業的健康發展出點力,從技術研發層面讓種植戶收益高、讓收藏家的錢花得安心、讓創業者有賺錢的門路、讓消費者買到物超所值的沉香衍生產品。”戴好富坦言。
被科研人員關注和被企業挖掘的沉香,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文玩收藏品和單一的熏香產品,隨著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沉香面膜、沉香精油、沉香眼罩、沉香香薰、沉香香水等品質較高的周邊產品相繼問世。在科技的助力下,名貴沉香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在前期藥理活性研究的基礎上,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聯合一家本土
公司研發出了30多款沉香功能性系列產品,填補了沉香市場深加工產品的空缺,推動沉香產業升級。”戴好富說。
沉香產品的研發,就是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過程。“從2012年開始,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對沉香研發企業進行技術指導,研發熏香類和日化類的沉香產品。”海南娜古芳沉香科技有限
公司總經理楊錦玲說。
2007年,戴好富團隊的科研成果——“一種沉香香水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如今這項技術得以在市場上轉化,沉香被開發成了男士香水和女士香水。“有了中國熱科院生物所核心技術的支撐,海南沉香香水還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的優秀產品獎。”楊錦玲透露,從去年開始,
公司和中國熱科院繼續合作開發生產沉香精油等新產品。
從2016年起,三亞國際免稅城和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免稅店開始引入沉香系列產品,聯動線上、線下開拓沉香消費市場。
“沉香具有文化、醫藥與收藏價值,廣受消費者歡迎,我們也希望借助新產品上市,逐步培養人們對沉香產品的消費習慣。”三亞國際免稅城有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沉香系列產品比較多樣,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主要缺的是市場。未來我們希望借助旅游市場的開拓,打造海南沉香伴手禮,打響海南沉香品牌。”楊錦玲說,有了更大的市場,海南沉香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熟知,海南沉香產業才能做大做強,這還需政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種植戶等多方努力,前方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