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由于地理條件差等原因,宕昌縣仍然是隴南市、甘肅省最為貧困的縣之一,是扶貧攻堅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長期以來,宕昌縣在脫貧之路上苦苦探索,艱難前行。
作為貧困縣中的貧困縣,“十二五”以來,宕昌縣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工作的主線,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五大特困片區為主戰場,傾全縣之力不斷創新舉措,狠抓落實,使得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宕昌縣委書記李平生說,宕昌縣是由武都、岷縣、舟曲三縣部分邊緣相鄰地帶拼盤而成的一個山區傳統農業縣。是一個曾被上級領導感嘆為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1983年以來,宕昌縣就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到上世紀90年代末,車拉鄉等一些鄉村仍是處處茅草屋,蓋房無片瓦的貧困。群眾從鄉里到縣城辦事,一走就是大半天,偏遠村的群眾甚至有人一輩子都沒進過縣城。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高寒陰濕地區,災害頻繁、基礎設施薄弱,多種困難交織在一起,相互掣肘,貧困真是積重難返。全縣轄25個鄉鎮336個行政村,總人口31.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36萬人。截至2014年底,全縣共有重點貧困村150個,貧困人口9.34萬人,貧困面為32.9%。
立下愚公志,啃掉“硬骨頭”。30年來,宕昌作為全國扶貧攻堅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一直在脫貧道路上探索實踐,艱難前行。近年來,隨著扶貧開發的思路從低水平的“撒胡椒面”,向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的轉變,以五大特困片區為主戰場,傾全縣之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隨著市場力量的充分釋放,隨著“雙聯”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項項扶貧措施的落實,宕昌縣積重難返的貧困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特別是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推進,縣上將貧困村的實際情況、貧困戶的迫切需求和幫扶部門職能特點、幫扶干部的業務優勢進行精確對接。幫扶部門和幫扶干部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項目,更重要的是打開貧困村、貧困戶與外界聯系通道,開闊了貧困戶的視野,幫扶干部和貧困地區群眾在互動中激發起脫貧奔小康的自信。
2015年末,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0元、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096元;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9.34萬人下降到6.54萬人,減少貧困人口2.8萬人;貧困面由2014年底的32.9%下降到23.06%,減貧率為29.98%;全年脫貧24個村。
為摸清貧困底數查找致貧原因,宕昌縣通過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共退出4383戶、17567人,新進3491戶、13998人,進一步摸清了全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底數,逐戶查找了致貧原因,確定了幫扶措施、幫扶人員和脫貧時限。按照全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要求,全面完成了2.156萬戶9.34萬人建檔立卡人口信息采集和錄入工作??h上結合電商扶貧和勞務產業提升行動兩項工作,對鄉村兩級掛圖進行了專門安排和規范,全面推行精準扶貧掛圖作戰。
圍繞脫貧目標和全省“1+17”精準扶貧方案,縣上對理川片、新寨片、新城子藏族聚居區、南陽片、車拉片特困片區扶貧攻堅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過整合資源,合力攻堅,全面啟動了道路交通、農田水利、人畜飲水、危房改造、災害治理、產業開發和社會事業等各類項目。通過多方努力,去年全縣累計投入特困片區資金79814萬元,特困片區項目覆蓋22個重點鄉鎮141個建檔立卡村,受益農村人口13.97萬人,受益貧困人口6.5萬人。爭取項目資金2668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0個,完成搬遷貧困群眾783戶3335人。
李平生說,按照提質增效、幫扶到戶的目標,積極培育富民增收產業。一是力促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在繼續穩定中藥材種植面積、努力推行規范化種植的基礎上,委托省中醫藥大學正在編制《宕昌縣中藥材產業發展五年規劃》。積極開展了中藥材產值保險試點工作,財政配套410.7萬元資金,引導10110戶群眾對51346畝中藥材參加了產值保險。堅持開展注冊認證工作,宕昌大黃通過了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全縣四大宗中藥材全部成為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華昌藥材城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了中藥材產銷電商對接洽談會暨中醫藥養生旅游文化藝術節。二是推動旅游產業拓展提升。搶抓官鵝溝景區被納入全省重點建設的20個大景區之一的機遇,扎實開展了旅游產業提升年活動,啟動實施各類旅游項目78項,完成了官鵝溝景區翻山步道工程,新打造了4個人工湖和官鵝天池等景點。組織開展旅游宣傳推介,并與48家旅行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城關鎮鹿仁村探索建立旅游服務合作社,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興辦農家樂、租賃房屋、開發旅游產品、景區務工、餐飲服務等多種形式增加收入。三是扎實開展勞務產業提升行動。抓住技能培訓頒證這條主線,啟動實施了勞務產業三年提升行動。結合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完善工作,摸清了貧困群眾的培訓需求,建立了貧困戶勞務技能培訓檔案,去年共開展勞務技能培訓1.2萬人、職業技能鑒定1.6萬人、頒證1.06萬人,輸轉勞務工10.08萬人,創勞務收入17.32億元。大力實施“兩后生”培訓項目,全年完成貧困戶“兩后生”及“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訓1600人、電商扶貧培訓2500人、婦女創業培訓526人、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48人。
為確保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揮最大效益,使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去年分兩批發放貸款3.29億元,共有6846戶貧困戶受益。截至今年4月12日,全縣已完成第三批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基礎數據錄入6885戶、發放貸款5010戶2.5億元。去年新建互助資金協會146個,實現了建檔立卡村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還在哈達鋪鎮召藏村探索扶貧資金互助協會、村委會和信用社共同參與的“互助資金擔保+‘三權’反擔保”模式,率先開展了扶貧互助資金金融改革試點,累計為貧困戶發放借款58筆270萬元。
搶抓隴南市被列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的機遇,在全縣5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啟動了電商扶貧試點工作?,F已建成縣級電商扶貧服務中心1處、鄉級電商扶貧服務站16處、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50處,依托縣內龍頭企業萬福祥農資公司,在南陽和兩河口分別建成了2個特困片區電商扶貧服務中心。建成縣級網貨供應中心3家、區域網貨供應中心5家,建立覆蓋城鄉的快遞網點49個。全縣累計開辦網店957家,實現線上銷售額9925萬元,線下26420萬元,帶動貧困戶3600人,代銷農產品實現增值 2674.86萬元。開展電子商務人才培訓9620人,為電商扶貧奠定了基礎。
著力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積極改善貧困鄉村辦學條件,去年縣上實施“全面改薄”項目10項,新建校舍1.1萬平方米;為1565名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934.9萬元,為3216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資助金254萬元,為1.4萬多名義務教育貧困學生發放寄宿生生活補助費1586.6萬元。新建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53個,共為5617名群眾報銷住院費1498.5萬元。新建鄉村舞臺78個。全年累計發放各類強農惠農資金2.34億元。將全縣1538名殘疾人全部建檔立卡,通過政策扶持,已有418人脫貧。
李平生說,在不斷實踐和探索中,縣上“給錢給物不如壯大富民產業”的扶貧思路越來越清晰,把拓展助農增收“十條路”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措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市場拉動、龍頭帶動、創新驅動、社會聯動、金融撬動”的良好發展局面,走出了一條具有宕昌理念、宕昌模式、宕昌機制、宕昌狀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路子。
為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作用,幫助貧困戶切實增加收入,制定了《宕昌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增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組織雙聯干部進村入戶,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對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在總體上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名持證務工人員、2畝規范化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幫助每戶貧困戶從養雞、養蜂、電子商務、旅游服務、經濟林果、蔬菜、草畜養殖、加工販運商貿等8項產業中,再選擇實施1至3項符合戶情的增收項目,采取自主發展、親鄰結對、大戶帶動、專合組織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支部引領、電商帶動、雙聯幫帶等8種幫扶模式,力爭每個建檔立卡戶有3個以上增收項目覆蓋。為深入落實助農增收“十條路”,縣上組建了十個產業工作組,每項產業由兩名縣級領導牽頭,一個縣直部門主抓,每年評選100戶增收產業發展典型,以縣委、政府名義表彰并授牌。
深化雙聯行動,推進深度融合。以省直單位聯系的33個村為重點,編制了《宕昌縣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融合聯動發展規劃》,建立了優勢互補、橫向聯合的雙聯工作新機制。在全縣25個鄉鎮組建了由鄉鎮黨委書記兼任站長的雙聯扶貧工作站,給150個貧困村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選派165名優秀黨員干部到全縣貧困村及班子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整合各類資源,集中合力攻堅。按照“縣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扶貧開發專項預算、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資金的50%以上用于扶貧開發、90%以上的財政扶貧資金和省上整合的“1236”扶貧資金集中向特困片區安排、80%以上的行業部門涉農項目資金向特困片區打捆安排”的要求,整合資源確保了各類項目的快速推進,為全面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平生說,宕昌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相比,工作任務還異常艱巨?,F有的150個貧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條件差、社會發育程度低的高寒陰濕區、半山干旱區和林緣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大,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弱,群眾增收難度較大,扶貧攻堅難度大,每年因病、因災和因子女上學返貧率高達5%左右,穩定脫貧的難度很大。
“十三五”期間,是宕昌脫貧攻堅的大決戰時期。緊盯減貧目標,堅持精準靶向、分類施策,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城鄉統籌、區域聯動,整體提升、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更高標準減少相對貧困人口,以更高質量提升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確保和全省一道進入小康社會。
緊盯減貧目標,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圍繞實現今年整體脫貧40個村、減少貧困人口2.35萬人的目標,按照查漏補缺、補齊短板的總體思路,認真對照整村脫貧的13項指標和貧困戶脫貧的7項指標,整合各類項目資金,聚合各方幫扶力量,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1+17”精準扶貧配套政策,確保要超額完成全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
緊盯產業培育,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收入。緊緊抓住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的政策機遇,組織雙聯干部進村入戶,在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名持證務工人員、2畝規范化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幫助每個貧困戶從養雞、養蜂、電子商務、旅游服務、經濟林果、蔬菜、草畜養殖、加工販運商貿等8個方面,再選擇實施1至3項符合戶情的增收項目,采取自主發展、親鄰結對、大戶帶動、專合組織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支部引領、電商帶動、雙聯幫帶等8種模式幫扶發展。全力推進增收產業“十條路”拓展工作,通過對比算賬、因戶施策,幫助貧困戶論證增收項目、選準致富門路、落實增收措施,確保專項貸款合理使用、發揮效益,貧困戶收入持續增加、穩定脫貧。特別要突出中藥材和勞務產業發展,通過雙聯單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幫助全縣所有建檔立卡村建立“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帶貧機制,著力破解貧困戶增收能力不強、門路不廣的問題,切實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
緊盯機制創新,健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單位進村、干部入戶工作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督促雙聯單位制定干部進村入戶計劃,分期分批組織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真正做到長流水、不斷線。強化縣級包鄉領導的牽頭抓總作用、鄉鎮組長單位的銜接協調作用、雙聯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表率帶頭作用,建立健全壓力層層傳導、責任逐級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
緊盯工作落實,進一步強化駐村幫扶工作。認真落實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雙聯辦制定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嚴明駐村幫扶工作紀律的要求,強化督查、嚴格管理,真正使駐村幫扶工作隊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主要力量。
緊盯典型引領,推動雙聯重點村率先實現脫貧目標。今年,將全面完成阿塢鄉麻界村等4個雙聯重點村的整村脫貧目標,為全縣加快脫貧攻堅進程樹立樣板。阿塢鄉麻界村和哈達鋪鎮召藏村為非重點貧困村,年底全部達到整村脫貧標準。理川鎮陳家溝村和龐家鄉松扎村為重點貧困村,確保今年底理川鎮陳家溝村和龐家鄉松扎村全面實現整村脫貧目標。 新疆石河子墻體廣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