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高程測量幾乎用到大地測量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體現了時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李國鵬說,此次獲得了珠峰頂峰GNSS(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高等級水準、重力、氣象、冰雪深度以及交會測量等大量珍貴數據,“檢驗發現,所有資料非常完整且高質量。”
“重力測量是測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2005年珠峰高程復測,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現任國測一大隊項目合作部主任的柏華崗,曾和隊友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的珠峰C2營地。“這次我們首次把重力測量推進到了世界之巔,為后期精化大地水準面及地球重力場的構建提供了寶貴數據。”
除重力測量外,柏華崗表示,相較于2005年,GNSS數據首次同時涵蓋了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新增了氣象數據,還首次完成了對珠峰及周邊區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的精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最終可獲得更高精度的珠峰“身高”。
2020珠峰高程測量難在何處?
建隊66年,國測一大隊先后51次進入西藏無人區作業,7次測量珠峰。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為籌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國測一大隊結合身體、心理素質,業務水平及高原適應能力選拔隊員,并從1月12日開始系統訓練,但測量登山隊3次沖頂珠峰才告成功。
對此,中國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回應稱,“5月12日和5月22日兩個沖頂窗口,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均是珠峰高海拔地區積雪過深,有雪崩危險,且山上風力過大等原因,測量登山隊攻頂組隊員已前進至海拔7900米處,但只能下撤。”
在西藏氣象專家進駐珠峰登山大本營,并每3小時提供一次實時氣象預報后,測量登山隊抓住5月27日的沖頂窗口登頂珠峰。王勇峰說:“過程依然是一波三折,原預計6小時登頂,攻頂組隊員用了9個小時,演練中只需45分鐘的測量作業,隊員們在頂峰花費了2個半小時。”
據柏華崗介紹,在珠峰頂峰,含氧量和氣壓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不到,人的反應會變遲鈍,僅測量覘標就架設了3次才成功。“測量覘標裝不好,GNSS接收器就收不到信號,雪深雷達也無法工作。”
情急之下,測量登山隊副隊長普布頓珠摘掉氧氣面罩,在無氧狀態下重新連接測量覘標,各項測量數據得以相繼獲取完成。而普布頓珠也在無意間,創造了在珠峰頂峰無氧工作近150分鐘的紀錄。
中國國產儀器首次全面擔當重任表現如何?
2020珠峰高程測量,前后共有120名技術人員在珠峰及周邊區域開展GNSS測量、水準、重力、雪深、三角交會、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航空攝影等測量工作,展示中國測繪科技最高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國產儀器首次全面擔當重任的突破。
作為設備方面的負責人,柏華崗給2020珠峰高程測量結果打了95分,對于儀器設備的表現只給了85分,“不少儀器設備都是為了這次任務改造,或是新研制的。在珠峰頂峰大風嚴寒的環境中雖順利完成了測量任務,但依然有改進的空間。”
柏華崗說,此次應用的雪深雷達兼具GNSS信號接收和雷達探測功能,對雪面下的巖石面進行探測時,同時提供位置和深度兩項數據,精度達到厘米級,市場上尚無同類產品。設備很快研制出來,但測試時問題接踵而至,“雷達波與GNSS信號互相干擾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從設備研制、調試開始,柏華崗與同事已記不得多少次往返各類設備生產廠商,“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幾乎每天都能發現新問題,但好在5月6日測量登山隊出發前,我有足夠的底氣把設備交給他們帶上去。”
“事實證明,中國制造的測量裝備完全有能力承擔這樣的重大任務。”柏華崗說,
河南商丘墻體廣告中國測繪人依賴進口裝備測量珠峰高程的歷史就此結束,新研發設備首次應用成功,也填補了國際市場的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