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帶一路”的橋頭堡上,
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以中歐班列
長安號般的速度迅猛發展,吸引著各方人才的目光。以打造“絲路新C位”人才品牌為契機,充分打造人才核心競爭力。
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園區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是國際港務區筑牢人才支撐工作的具體體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現。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是2016年9月由
西安國際港務區舉辦的第一所自建公辦小學,學校秉承“志存高遠,交變通久”的精神追求,以“向善向美,求真求新”為校訓,“開元拓遠,思行合一”為辦學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融合
西安國際港務區內在精神,立足陸港,放眼世界,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占地28畝。學校建有“絲路星港”名師中心和“絲路星港”評價中心,分別與
西安文理學院師范學院和
陜西省教育學會教育綜合評價中心合作,以促進學校發展并輻射帶動區域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與素養提升,力爭在幾年內把學校建設成國際港務區教育中心,打造出陸港教育名片,探索出一套具有創新價值的教師專業發展陸港模式。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學校目前,有教職工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58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14人,
西安市教學能手2人、骨干教師1人、
陜西省教學能手1人。
費旭明,現任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兼任
陜西省教育學會教育評價專家組成員、教育評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西安市名校長培養對象、
西安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西安市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小葵花”陽光關愛志愿行動先進個人、
西安市優秀工會之友、國際港務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始終踐行“志存高遠,交變通久”的教育發展理念,強力推進學校多元化、 智慧化發展。
龔哲勇,現任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教學副校長,
陜西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陜西省中小學優秀教學能手、
西安市骨干教師、
西安市基礎資源應用名師、
西安市第二批“名師+”主持人。
汪西寧,現任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副校長,第一期國家督學網絡培訓優秀學員、
西安市人民政府第三屆督學,
陜西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優秀獎學術主持人。多年來,堅持“把兒童的成長當做最高榮譽”的信念,致力于兒童身心發展與家庭教育實踐探索,追求教育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適切教育思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想,努力讓教育溫暖而柔軟。
郗思思,
西安市教學能手,
西安市首批“名師+”研修共同體核心成員。現任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教研組長。在2017年國家“一師一優課”活動中榮獲市級優課,并授予“
西安市教育資源應用名師”稱號。
黨海霞,
西安市教學能手,
西安市骨干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
陜西省教育評價咨詢師,
西安市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名師。
馬舒婷,碩士研究生,
西安市首批“名師+”研修共同體核心成員。所撰寫的教育論文
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獲
陜西省基礎教育“十三五”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成果評選一等獎。
吝亞琴,高級教師,獲
西安市模范教師,
西安市教學能手,
西安市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名師等稱號。
西安市國際港務區小學數學“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港務區小學數學兼職教研員。
幸銀盈,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
陜西省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標兵”,
西安市首批“名師+”研修共同體核心成員,國際港務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兼職教研員、“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種子教師,教學實錄、教學設計、微課、賽教等獲省市區獎項十余次。
張翠翠,
陜西省教學能手、市級教學能手,區級優秀教師。報送課例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評為部級優課。
圍繞“絲路星港”名師中心和“絲路星港”評價中心,學校帶動了全區教研及教師培訓引領,開展名師大講堂活動6次,輻射全區學科老師,舉辦首屆絲路星港教學節,邀請9個學科省學帶,5個區縣專家參與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承接“國培計劃(2019)”——海南省
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者團隊研修陸港一小跟崗研訓項目,全校引領,并邀請區級兼職教研員參與,不斷擴大輻射范圍。積極探索社會合作平臺,發展校外合作實踐基地,現有西部出版物集團、港務區國稅局、
陜西交建集團、田亮游泳館等五個實踐基地。以具有“惟精惟實,知行合一”素養的優良師資力量,培養出“自主獨立,學思并重”的學生,胸懷鴻鵠之志,身具天下己任之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將學校建設成為根植文化的沃土,輸送人才的港灣。
自成立以來,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不斷探索學生正確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德育工作為突破,建立了紅領巾爭章體系,激發學生“快樂爭章、健康成長”,讓孩子們擁有快樂的童年,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獨立,學思并重”的素養,成長為具有民族情懷的未來所需之才。
學校配有創客教室、3D教室、心理輔導室等22個專業部室和最新的
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設施為全市一流。同時配備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地暖和直飲水系統等生活輔助設施,全方位為學生營造舒適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