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這臺織布機是我們奶奶那一輩織布用的。這個織布機是她們叫木匠師傅自己做成的,每年有空的時間,她們都會拿這個來織布。”7月14日,天柱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楊海燕來到聯山街道鄉愁記憶館看到自家的織布機,不由自主地向旁人說出了這番話。
天柱縣聯山街道是全省集中安置2萬人以上的安置點之一,街道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人,其中4718戶20234人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為進一步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文化服務體系,天柱縣文化部門按照省、州關于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要求,專門安排一名工作人員到聯山街道專門負責鄉愁記憶館場館建設和藏品物件收集工作。
僅用時4個多月,這個占地200平方米的聯山街道鄉愁記憶館就建成了,同時還將收集到的犁耙、石磨、斗笠、風箱、谷桶、粑槽、布鞋、簸箕和篩子等80余件實物和20余幅搬遷村落村寨圖片全部收藏進館。這些物件,都是搬遷群眾過去在鄉下使用的一些生產生活工具。
如今,與楊海燕一樣,搬遷住進聯山安置點的群眾都成了城里的新市民,這些工具再也派不上用場。
“我就主動把我家那個的織布機捐出來,因為是感謝國家這個好政策。感謝黨!感謝政府!”楊海燕說,自己搬到了城里,住進了高樓大廈,就把家里幾十年前用的工具,我們來到這里也用不著了,所以把這些所有的東西之前農村用過的工具就放在這里,就讓我們始終忘不了之前的艱苦歲月。
今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楊曉博,也是聯山街道的一名搬遷戶。他趁假期有時間,慕名前來參觀這座鄉愁記憶館。
“對于這個鄉愁記憶館,我本人是覺得非常好的。因為這個鄉愁記憶館里面的東西,我們大多數在小時候都有見過。”楊曉博說,這樣既可以豐富我們以往上一輩的農村生活的進行進一步的認識,也可以通過這些剪影來了解本縣區域內各地區的文化風情之類的。
天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楊軍從去年4月就開始參與了鄉愁記憶館的場館建設和實物收集工作。如今,鄉愁記憶館已免費開放,每天接待的搬遷群眾在百人以上。
天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聯山街道鄉愁記憶館負責人楊軍說:“鄉愁記憶館的建成,就是為了講好鄉土故事展現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通過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和厚重的文化積淀,進一步傳承鄉村文明,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移民百姓記住鄉愁,提高文化修養,融入城市生活。”
天柱縣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認真貫徹落實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意見》要求,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了一個鄉愁記憶館,通過一件件農具實物和一張張村寨照片,讓搬離山旮旯、住進城里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記住“鄉愁”。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