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面廣告 跟著三維立體科技開展,3D、4D超聲印象技能逐步引進微創外科手術等醫學范疇。昨日,記者從市十醫院得悉:醫院在全國率先將4D超聲技能使用于左心耳封堵術中,仿佛給醫師安上“透視眼”,手術操作更安全。數據顯現:和傳統X光比較,4D超聲技能降低了近50%電離輻射劑量。
第一個“吃螃蟹”的患者陳老伯本年67歲,5年前開端頻繁感到胸悶心慌,終究確診為房顫。房顫嚴峻時甚至誘發血栓,一旦梗阻在腦血管就會致使腦梗。為了防止腦梗,陳老伯挑選了左心耳封堵術,經過微創介入手術,將“封堵傘”安放在左心耳與左心房的銜接處,捂住心臟“耳朵”,將左心耳與外界完全阻隔,從而起到防止作用。可是,要想在不開胸的狀況下,安全精準地將封堵傘送到左心耳部位,需求準確的醫學印象引導。
心內科主任徐亞偉說,左心耳器官最薄的地剛才1毫米左右,稍不注意會構成損害;并且左心耳的解剖形狀如同每個人指紋相同千變萬化,這就需求手術更為準確。傳統辦法是選用X光引導,可是這種辦法有其壞處:X光是一種電離輻射,雖然一次手術的輻射劑量在安全范圍內,但仍然會對身體構成必定程度損害;并且X光介入構成的是平面2D印象,醫師操作時需求適當的空間幻想能力和豐厚經歷,才干防止各類意外狀況發作。而4D超聲所顯現的印象是立體的,還能實時顯現心臟的跳動狀況,醫師透過體表安排,能夠實時“看到”需求手術的部位,提升準確性。
據悉,市十醫院引進4D超聲技能,已做14例左心耳封堵術,沒有1例并發癥。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房顫患者承受終身口服抗凝藥防腦梗,份額不到10%,遠低于國際標準,左心耳封堵術也是這些年引進中國,并未遍及。所以,大多數腦梗患者并未采納任何防治手法。專家預計,選用4D超聲技能后,進步了手術的安全和準確性,將進步左心耳封堵術醫治腦梗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