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推進全域旅游服務體系發展
發展全域旅游,營造“處處是風景,處處可旅游”的完整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意見》指出,要突出《汕頭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引領作用,按照規劃目標體系要求,到2022年基本實現我市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旅游公共服務便利化,形成南澳島、內海灣兩個旅游產業集聚發展功能區,力爭建成一批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度假區、大型展會賽事、精品酒店和民宿、產業融合旅游項目。
建設“快進慢游”全域旅游交通網絡。依托高速鐵路、民航、高等級公路等構建“快進”交通網絡,創建廣東濱海旅游公路示范段,加快完善旅游目的地客運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和多元化旅游出行接駁體系。通過優化景點之間道路的連接,建設串聯紅色旅游景點、鄉村旅游景點、特色小鎮等的“農村旅游公路”,建設滿足旅游體驗的“慢游”交通網絡。
與此同時,進一步做好其它旅游配套服務,建設線上線下公共旅游服務設施,完善旅游標識系統。推進旅游景區點停車位和A級旅游廁所建設。三年內新建、改建旅游廁所180座,新建停車泊位1000個,基本解決景區點停車泊位和旅游廁所建設問題。
培育壯大旅游產業
旅游業是“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性產業,汕頭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和人文景觀優美。《意見》指出,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資的力度,培育精品景區,壯大“汕頭美食”品牌。
具體包括,扶持南澳島和礐石風景名勝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丹櫻生態園、綠夢濕地生態園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推進潮陽區蓮花峰風景區和澄海區東里鎮創建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進東華村、觀一村、新興街村、橋陳村、西浦村、仙門村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培育后花園村等一批省級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打造小公園順昌街區、樟林古港等一批文旅示范項目;打造媽嶼島、南山灣等一批濱海旅游景區;打造小公園開埠歷史文化街區、大南山紅色旅游景區點。
開展“世界美食之都”創建工作,打造“潮菜師傅”技能人才培訓平臺,加強潮菜、烹飪技能人才培養。開展名廚、名店、名菜評選活動,構建標桿型潮菜品牌體系。打造汕頭國際美食品牌節慶活動,引導全市美食節會活動持續化、特色化、國際化。
此外,還將培育一批骨干旅行社、高星級飯店,統籌推動民宿有序發展,發揮玩具、紡織、文具等特色產業優勢,鼓勵企業開發文創產品,拓展旅游商品市場。
引導“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意見》指出,要引導文化旅游產業、海洋旅游產業、體育旅游產業、工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重點推進開埠文化+旅游、潮汕文化+旅游、海絲文化+旅游、美食文化+旅游、農耕文化+旅游、華僑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旅游、紅色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把旅游作為敦睦鄉情、聯絡僑心、傳播文化的載體,謀劃打造我市文化旅游路徑。
依托我市豐富的岸線資源,引導海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推進海洋文化特色城市建設、海洋旅游產品開發、海洋創新產業發展、公共碼頭建設、海上游覽線路開發等,精心打造內海灣夜游項目,提升內海灣城市天際線、海岸線景觀,優化海上觀光線路,提升游客體驗感。
與此同時,抓住舉辦亞青會的契機,引導水上運動+旅游、山地運動+旅游、低空運動+旅游等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中國南澳國際海洋橫渡運動島建設,打造旅游體育示范區。大力發展賽事經濟,帶動城市文化的提升、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使體育旅游成為我市新的旅游業態。
多措并舉加大扶持力度
《意見》還指出,要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強保障措施。每年重點組織全民文化旅游季活動、“5·19”中國旅游日活動、汕頭美食節活動,做大做強濠江桃花節、達濠魚丸節、南澳相思花節、潮南荔枝節、潮陽金灶果香節、澄海薄殼節等地方特色節慶活動。舉辦多場“走出去”“引進來”旅游推介會,深化交流合作,拓展國內外客源市場。
在資金保障方面,從2021年起連續五年,市本級財政預算每年將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加強重點旅游項目、旅游營銷推廣、旅游新業態發展、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在人才培養方面,將建立健全文旅人才培養、選拔、引進機制,2021至2025年,通過職業院校、技工學校以及各類培訓機構培養旅游業技能人才2.5萬人次以上;對涉及酒店、餐飲、交通等方面旅游從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3.5萬人次以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