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盡收眼底的是具備民族風格的學校大門和學校門旁雙面“民族大團結”“傳統文化”宣傳策劃浮雕圖案主題墻。
上思縣民族中學創立于1985年,是上思縣唯一的民族學校。院校目前32個教師培訓班,學員2039人,壯、瑤等少數名族學員占95%。很多年來,院校高度重視民族大團結文化教育、高度重視挖掘民族風格健身培訓資源、關懷少數名族艱難學員、加速學校文化設備基本建設。2020年12月,上思縣民族中學被獲評第四批自治州民族大團結發展示范性院校。
踏入校園內,新聞記者追隨上思縣民族中學副校陸雄光的步伐,參觀考察了教學大樓前的繡球花、銅鼓雕塑作品、中華民族基本常識宣傳策劃櫥窗展示、縣區中華民族出色傳統式文化宣傳欄、民族大團結一家親黑板報內容……全部校園內填滿著濃濃民族大團結氣氛。
坐落于教學大樓和昶樓一樓的民俗文化文化展廳里,展現著各種各樣農機具和壯、瑤等少數名族服裝等。踏過撒滿太陽的“和睦亭”,大家趕到院校文化活動中心西面的民族大團結主題活動學習園地,在“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和睦”大中型宣傳策劃塑像旁,仰頭就見到陽臺花架木棧道里懸架的“堅持不懈民族大團結,維護保養祖國統一”“提升民族大團結、推動中華民族發展、興盛中華民族經濟發展”等宣傳語。
“為構建民族學校‘和諧相處,共同奮斗’的學習氛圍,院校下大力氣資金投入基本建設了一系列具備民族風格的學校文化設備,在其中‘和睦亭’變成學員業余時間的好地方?!标懶酃膺呑哌呄蛐侣動浾咴敿毥榻B,院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民族大團結文化教育,創立民族大團結文化教育領導組,科學安排民族教育課堂教學,每個月分配2個學時的中華民族教學活動;每一年9月,院校進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主題活動月”主題活動;運用教材內容,充分運用教學課堂的功效,提升 學員對民族政策基本常識的認知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滲入民族大團結發展文化教育。
為了更好地提升各中華民族老師學生的溝通交流相處,院校機構進行交一個不一樣中華民族的盆友、學唱一首民族歌曲、學跳一個民舞、畫一幅中華民族風情畫、講一個名將岳飛小故事、做一件中華民族加工工藝著作等主題風格系列活動,接到優良的文化教育實際效果。
近些年,該學校還高度重視挖掘民族風格健身培訓資源。2011年,上思縣民族中學設立壯文三歌班,聘用上思縣非遺文化財產第二代傳承、
廣西省十大冠軍之一岳建霄入校講課。2012年,上思縣民族中學引入竹竿舞、休閑鞋竟走、拋繡球、踩高蹺等中華民族傳統式體育競賽新項目,備受學員鐘愛。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承傳和發展趨勢自治州級非遺文化維護財產——上思舞鹿,院校創建了舞鹿訓練場地,堅持不懈設立舞鹿班,讓孩子學習舞鹿文化藝術,訓煉舞鹿專業技能。
現如今,在上思縣民族中學,各中華民族老師學生間關聯和睦,各中華民族學員和睦相處,民族大團結發展之花在校園里綻開。
“我家中較為艱難,趕到民族中學上經典勵志班以后,院校與老師在學習培訓、生活上給了我許多 協助,要我可以能夠更好地學習培訓。”該學校九年級瑤族學員鄧理青說。談起最愛的中華民族傳統式體育競賽新項目,她直率地說:“我認為休閑鞋竟走最趣味,大伙兒齊心合力贏得勝利的覺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