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氣轉晴,遠處十萬大山的蔥蘢綠意與天邊的云彩融為一體。
近日,記者來到
防城港市峒中酒業有限
公司。這里正在擴建廠區,幾名工人正在修葺大門的花壇,酒廠的接待區像是一個露天的四合院,窗明幾凈,墻上印著“打造米酒之鄉,振興
鄉村經濟”的企業文化標語。
說到“峒中米酒”,我市大部分人可能都有所耳聞。峒中鎮地處十萬大山南麓,山上大多種植肉桂、八角等中藥香料,水質好環境好。鎮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釀酒,“峒中米酒”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名聲在外。喝過的人都說:“這里釀的米酒清甜醇厚,好喝不上頭。”
而經營“峒中米酒”品牌的是一對“80后”夫妻。2014年,阮勇智、阮秋華夫婦注冊了“峒中米酒”的商標,2018年開始籌備在峒中鎮其龍村開辦酒廠。阮勇智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峒中人,從小就見父母釀酒,所以希望能將峒中米酒的品牌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嘗到家鄉的味道。
在建廠過程中,無論是選址、學技術、包裝宣傳……每個環節他們都精益求精。
酒好不好喝,最重要的是水。為了有個最佳的釀酒場地,阮勇智將酒廠建在靠近水源的山頭,酒廠后門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阮勇智告訴記者,他們是從這條小溪取水釀酒的,小溪上游沒有住戶,水質很干凈,保證了酒的品質。此外,阮勇智夫婦還跟當地村民“取經”,學習祖傳的釀酒技術、設計能夠代表峒中當地特色文化的酒瓶包裝。
如今,酒廠已經逐漸步入正軌。記者走進廠內,酒香撲鼻,地上擺了一排排密封的酒壇,阮勇智介紹:“目前酒廠主打米酒和玉米酒兩種,釀酒要經過蒸飯、糖化發酵、蒸餾、儲存等步驟。高度酒要窖藏1年以上,低度酒要2個月以上才能上市。”
現在,“峒中米酒”的品牌不再是靠人們口口相傳,而是走向了正規化、工廠化,從
鄉村的集市上“走”到了各大超市、賣場。“除了在實體店銷售,我們還開通了線上商城,將峒中米酒賣到全國各地。” 阮勇智說。
除了將家鄉的米酒打造成為知名品牌,阮勇智還希望能夠通過米酒帶領村民們增收致富。2020年12月19日,“峒中米酒”品牌參加在
南寧舉行的2020年首屆
廣西好酒采購消費節,該品牌釀造的玉米酒很受歡迎。當時帶隊的防城區工信局副局長溫冬梅說:“峒中酒業釀酒用的玉米主要采用的是本地高山玉米,營養價值高、儲存時間長,在消費節上得到了許多行業人的認可,帶去的玉米酒也被搶購一空,下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這個特色產業。”
釀造玉米酒所需的原料是峒中當地村民種植的高山玉米,以前大家種植的玉米沒有找到好的銷售渠道,大多是用來喂豬。阮勇智說:“我們以市場
價格收購村民的玉米,可以提高大家的收入。而酒廠每天釀造玉米酒需要上千斤玉米,需求量很大,所以我們希望能進一步發動村民種植玉米。”
受疫情影響,部分村民不方便外出打工。對此,酒廠提供了10多個崗位,讓村里人在家門口就能就業。28歲的釀酒師阮廷柏說:“在這里工作每個月能有五、六千工資,比在
廣東打工好多了。”
“2017年,峒中口岸獲批為國家一類口岸。我們酒廠還將擴大規模,希望在未來有一天能夠讓峒中米酒走出國門。”談話間,阮勇智還說起了對峒中米酒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