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墻體廣告 近日,
凱里經濟開發區大溪鳥籠工藝品農民專業協作社、旁海鎮新型農民職業技術學校鳥籠工藝品加工培訓基地、中國共產黨
凱里市旁海鎮大溪鳥籠工藝 品農民專業協作社支部勝利掛牌。該協作社正式投產后,估計每月可加工鳥籠近萬套,協作社經過加工銷售鳥籠每月可獲利7萬余元,協助農民脫貧致富,這也是旁 海鎮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戰略部署和省、州、市脫貧攻堅工作請求,積極探究“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扶貧工作“三變”形式的新途徑,也是該 鎮落實市委市政府“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脫貧工作請求的詳細理論。
大溪村共有531戶2445人,有45名黨員,全村共有貧窮戶152戶,貧窮人口605人。大溪村鳥籠工藝品農民自制協作社是旁海鎮大溪村支部創新黨建扶 貧形式,以支部書記、主任為中心成立協作社帶動貧窮戶脫貧致富的新舉措。旁海鎮黨委政府積極發動大溪村兩委擔任人和鳥籠制造大戶成為發起人,并出資20萬 元注冊成立了
凱里市大溪村鳥籠工藝品農民自制協作社,采取以扶貧資金量化到貧窮戶,以此作為股金補貼協作社購置鳥籠制造加工設備,以設備入股的方式對貧窮 戶停止扶持。同時積極爭取到
凱里經濟開發區的鼎力支持,免費為該協作社提供
凱里經濟開發區208廠區一層房屋作為廠房,還在協作社樹立旁海鎮新型農民職業 技術學校大溪鳥籠加工培訓基地,與協作社達成培訓和率領貧窮戶從事鳥籠加工共同致富的協作機制,經過營利、率領和培訓的方式反哺貧窮戶,加大貧窮戶脫貧致 富步伐。26戶曾經控制鳥籠制造技藝的貧窮戶參加鳥籠制造取得收入;20戶貧窮戶經過培訓控制并從事鳥籠制造取得收益;25戶貧窮戶經過扶貧資金投入設備 協作,年終分紅取得收益;5戶貧窮戶經過進入協作社就業取得勞動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