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作為一名從大別山革命老區走出來的農民工黨工委書記,我要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不懈為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服務,團結帶領更多的農民工兄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繼續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貢獻自己的力量。”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后,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黃久生立即著手謀劃如何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昨日,黃久生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要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再接再厲,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黃久生出身貧苦,是吃“百家飯”長大的。17歲那年,他走出大山,北上鄭州打工。打工的第3個年頭,他省吃儉用終于攢下了3000元錢,除了留點路費,全拿出來買成香蕉、核桃、大棗和布料,送給鄉親們。
通過外出打工,黃久生逐漸擺脫了貧困處境,但是他不忘鄉親們的養育恩情。從此,他年年回報鄉親,先后捐建了“晏崗希望小學”,資助了200多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并把水泥路修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戶,給村民們安上了自來水,在村頭建起了文體廣場。
2004年,在潢川縣委及雙柳樹鎮黨委支持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黃久生被任命為書記。支部成立后,他為大伙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2017年9月,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成立,黃久生又被任命為書記,全縣駐鄭州10個外建黨支部、386名黨員,全部納入統一管理。在他的帶領下,黨工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每年引領40多萬農民工“高舉黨旗闖市場”,為家鄉帶回了8億多元勞務收入。
黃久生深知,要想鞏固脫貧成果,必須靠產業來支撐。他先后投資1800萬元,流轉了浉河區浉河港鎮冇人山12000多畝山地,支持在鄭州務工的流動黨員胡恩雨返鄉創業成立合作社,建起扶貧基地,幫助貧困群眾務工,讓他們每年都有穩定的收入。多年來,黃久生的項目走到哪里,就把產業扶貧帶到哪里。在潢川縣委支持下,黃久生持續深化“金橋工程”,發揮務工黨員與家鄉黨委、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引領數百名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辦實體經濟120余家。更為可喜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黨工委的培養,先后在務工地或家鄉光榮入黨,有的還成長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黨組織書記。
“疫情越來越嚴重,家鄉的醫療防護物資告急了,我不能待在家里干著急。”2020年年初,面對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家過春節的黃久生坐不住了。他獨自駕車從潢川縣雙柳樹鎮出發,連夜趕赴鄭州,四處求購醫療防護物資。黃久生先后為家鄉捐贈防護服3000件、一次性口罩30000個、滅菌手套30000雙、護目鏡2000個。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家鄉防護物資采購難的問題,黃久生注資200萬元,用10天時間改造家鄉服裝車間生產防護服,所生產的防護物資全部無償捐贈給家鄉抗疫。復工復產后,他又帶領黨工委和農民工黨員,為家鄉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農民工提供轉移就業平臺,幫助1萬多名農民工吃上“技術飯”,實現了“培訓一個、脫貧一家、帶動一片”的效果。
“每到新年臨近,我就放不下家鄉的老人們,想盡辦法也要去看看他們……”2021年春節期間,黃久生早早地預定好年貨,為“久生光榮敬老院”和老家晏崗村夏樓組的老人們送去大米、豬肉、棉被等,這也是他連續25年給家鄉的孤寡老人置辦年貨。他也因此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700位老人共同的兒子”。
30多年來,黃久生心系家鄉、回報家鄉,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團結帶領更多的農民工兄弟堅定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初心。“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但是奮斗沒有終點,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要團結更多的農民工兄弟持續拼搏,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黃久生堅定地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