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隨著氣溫回暖,在丹寨縣金泉街道林下大球蓋菇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高大的馬尾松樹下,一朵朵大球蓋菇探出紅色的菌帽,搬遷群眾正忙著采摘、分揀今年第一批大球蓋菇。
“我們搬遷過來這邊住一開始擔心沒有工作,無法養家,后來發現我們的顧慮多余了,因為來這里之后,在家門口有了產業,我們在這里上班掙錢養家了。”丹寨縣金泉街道金揚社區居民莫治艷一邊采摘鮮菇一邊告訴記者。
從2020年開始,為帶動當地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金泉街道培育種植了近20萬棒食用菌,解決了近千名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目前,種出的大球蓋菇、猴頭菇等食用菌品質良好,暢銷市場。
據丹寨縣金揚社區名揚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員項云介紹,該基地食用菌項目包含有大球蓋菇40畝、猴頭菇5萬棒、香菇11萬棒,產品主要銷往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沿海一帶,年產值280萬左右。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州各縣市立足優勢,打造各自林下經濟“一縣一業”。施秉縣馬溪鄉建成1個千畝和4個百畝林下經濟天麻示范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從江縣引進企業發展鐵皮石斛種植,形成了從組培到馴化、林下種植再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達到1900元以上。
走進施秉縣馬溪鄉王家坪村的千畝天麻種植基地,70余名工人正忙著收拾打理地塊、松土布置菌床、點苗培土覆蓋,場面火熱有序。“我們到這坡上挖窩窩,放天麻,放葉子,早上9點鐘上班,下午6點鐘下班,一天一百塊錢付給我們。”村民王桂秀說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州圍繞優勢產業,通過大力培育、引進林下經濟市場主體,提升帶動能力,延長產業鏈,增加林下經濟作物附加值,帶動全州林下經濟規模化發展。快速推動林下產業在黔東南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漫山遍野的“綠色寶庫”,正向富民的“綠色銀行”轉變。
截至2020年底,我州初步形成了以“林菌、林藥、林雞、林蜂”為主的產業布局。在建(含已建成)萬畝基地23個,在建(含已建成)千畝基地達到188個,在建(含已建成)百畝基地達到2417個,全州林下經濟種植養殖利用森林面積達101.53萬畝,年總產值達21.89億元,覆蓋農戶30多萬戶。
“綠色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是黔東南最大的生態優勢。我們要進一步厚植綠色,利用好我們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林下經濟為主的生態經濟,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州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