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電 “遠親不如近鄰,能協助的就盡可能協助,量力而行就行。”他們尋明生常常掛在嘴上。2020年72歲的尋明生是瀏陽市洞陽鎮北園村傅家組群眾。家中靠他與老婆栽種煙葉謀生,日常生活并不富裕。在2018年和2020年,尋明生中過2次風,那樣一位一般的
農村老人,卻擁有一副樂于助人的熱心。
邵南珍母女是北園村的一戶五保戶,孩子陳光志是一個智商傷殘人,媽媽邵南珍早已73歲,母女二人就靠平常栽菜和最低生活保障過日常生活,家中的重任落在邵南珍一個人的身上。尋明生將母女的窘境看在眼中,記在心中,他在搞好自己的事之外,常常到邵南珍家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兒,從來沒有一切埋怨,只需可以幫上忙,他都是會很愿意。
當母女二人要申請辦理傷殘人、五保戶的材料時,尋明生來積極聯絡村里,協助邵南珍申請辦理各類材料;液化氣用完后,尋明生來親自聯絡,并幫她們換煤氣罐;電燈泡壞掉,尋明生來親自買回來電燈泡幫她們換......
“我確實特別感謝他,要是沒有他的協助,我可確實不清楚該怎么辦......”一提及尋明生,邵南珍眼中就沁出了淚水。
陳建光身患智殘,在周邊的隔壁鄰居來看,誰跟他講話他都不可以了解,沒法溝通交流,可是唯有尋明生得話,他都能聽得懂。在前兩年,陳建光患了結核病,媽媽邵南珍內心吃啞巴虧,家中離
醫院門診很遠,又沒有車輛,尋明生獲知了這件事情,不管不顧自身腦中風才好的人體,騎著他的
摩托,攜帶邵南珍母女就往
醫院門診趕。
“你那么作圖哪些?”周邊總會有隔壁鄰居不解的問起。
“這能圖個什么呀!能多幫一點便是一點。”他笑容著回應。
遠親不如近鄰、鄰近勝似親人。那樣一句簡單的話,那樣一個簡單的人,帶來大家的則是一份濃濃情。